本帖最后由 liqing 于 2020-11-3 16:32 编辑
石家庄融创中心第一小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离规划中的新区中心近在咫尺,地理位置优越。北侧紧邻新区中心公园,环境优美。
项目总用地面积29627㎡,规划建筑面积为17010㎡,可容纳42班,学生2000人,由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管理运营。
鸟瞰图
回顾教育史,18世纪,卢梭第一次提出了人性本善,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天性”是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潜能。而“人为”教育和“事物”教育最好顺应“天性”而为1。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内在教师”指引着儿童前进,这“内在教师”便是自然本生,天性使然,儿童的潜能即是天性2。
20世纪初,由鲁道夫·史代纳创建的人智学,正是基于上述观点为基础的,同时又引入了更科学理性的精神分析,注重孩子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
本次设计,正是以人智学为理论基础,科学地分析了小学年龄段孩子的精神,身体需求,并与场地条件相结合,力图将校园打造成为“天性的花园”——使孩子得以舒展和生长的花园。
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身心成长的旺盛期,尤为需要充足的运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丰富感知体验。
总体布局中首先考虑最大限度地扩充运动场地面积,通过各种方案比较,我们确定了将300米跑道大操场与一系列活动场地南北向布置于学校南侧。开阔的视野,充分的日照,为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们提供了在阳光下自由奔跑的场地空间。
建筑的形式往往取决于所处的环境。而设计总是因循着独特的环境来引发出独特的建筑。
学校场地居于公园南侧,拥有绝佳的自然景观,是场地的先天优势。教学楼南侧300米跑道大体育场呈南北布置,也提供了极好的采光和视野。因此教学楼设计采用了北临公园,南面运动场,东西一字展开的布局。百米长的舒展形体,犹如一叶扁舟,游于公园一端,浮于绿叶之上。
教室在建筑南侧,阳光充分,而宽敞的走廊在北侧,面向公园,为师生提供了具有优质自然景观的交流场所。穿梭于走廊之中,公园的一草一木,春夏秋冬,尽收眼底。来往嬉戏中,孩子们面前仿佛一卷画轴,展现了自然所馈赠的美丽。
北立面
设计尽可能地打开视野,为孩子提供接近绿色的机会,在学习接受知识的同时,能有足够的机会了解自然。由此,建筑两端首层结合绿地景观局部起坡,并设计了阶梯状的活动场所。
北立面
而从功能性上,正是基于此年龄段孩童的身体天性,校园为他们课余活动提供了具有趣味性的空间。而“舟”的概念,也蕴含了团结、协作、探索,意寓孩子们未来在知识的海洋中,同舟共济,探索始终。
教辅楼相对完整独立地布置在场地东侧,通过环形架空连廊与教学楼相连,缀以景观绿植,形成了正对学校入口的对景。
庭院连廊透视图
从功能上,确保学生入校之后不论天气变化能自由穿梭于楼宇之间,同时也在庭院中形成师生共享的交流休憩空间,还能利用连廊灰空间进行有效地室外活动与交流,打破学校走廊一贯沉闷的氛围。在架空空间布置各种趣味座椅家具,营造可游玩的灰空间感受。
中心庭院透视图
教辅楼之中设置天井花园,增加采光日照同时,也最大可能地为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们提供自由活动和文体教育的活动场地。
整体布局设计上注重丰富有趣的室内外活动交流空间,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尽情挥洒的“天性的花园”。
中心庭院景观俯视图
中心庭院透视图
色彩对于人的心理感受会产生很大影响。结合小学生自由活泼的天性,建筑空间立面设计中,采取了简洁而不乏趣味的色彩策略。
庭院连廊透视图
利用斜切断面的形式将现浇混凝土挑檐边缘做出轻薄之感,体现出教学楼现代轻盈的姿态。建筑主体色调为灰白,立面开窗秩序在规律中不失变化,通过明亮的橙黄色彩点缀,使得整个学校氛围更为轻松活跃;局部的悬挑及底层架空,也展示出建筑轻盈灵巧的气质。
学校入口
首层设置兴趣教室及图书馆等公共功能空间,采用深色墙面,这使得首层体量消隐于公园绿色之中,远观时,让整体建筑更添悬浮感。
公共活动区
餐厅
各层室内公共空间也利用色彩区分了楼层,增加了楼层辨识度。考虑到孩子们奔跑中容易有碰撞,建筑构件尽量采用圆弧截面,室内墙龛也多设置软包。明亮的室内运动场采用天顶采光,温和的蓝色吸音墙面,有利于孩子们在运动中的视觉平衡与心理感受。
体育馆
教室
辅助教室
我们相信遵循人智学教育规律的设计会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轻盈活泼,健康高效的教育环境将成为孩子们的“天性的花园”。
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融创石家庄贾村项目——石家庄市融创中心第一小学 设计团队:王彦、李夫龙、徐晨歆 项目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
委托单位: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场地面积:29628平方米 建筑面积:17010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7年6月
建成时间:2020年7月 摄影:goa大象设计
注释: 1. 卢梭,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
2.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主创建筑师介绍: 王彦 goa大象设计 总建筑师
王彦先生是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筑系硕士(Dipl. Arch. ETH Zurich)、瑞士建筑工程协会会员(member of SIA), ”40 Under 40”中国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自2014年起,他受聘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担任建筑系客座教授。王彦师从普利策建筑奖得主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教授,并曾在欧洲执业多年,多元的教育背景造就了他敏锐的国际视野。 他致力于建立开放的价值系统,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展开设计。他关注城市更新,曾主持上海虹口区瑞康里城市研究等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实践。他在高舒适度、微能耗建筑技术领域亦有丰富经验。 主要建筑作品包含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丰盈耕石艺术馆,江南布衣物流产业园,大烟囱咖啡馆等,深受业界好评,曾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银奖,世界建筑节奖,中国建筑传媒奖,美国建筑大师奖等。其学术论文曾广泛发表于《DETAIL》《时代建筑》《建筑学报》等国内外专业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