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设计题目是“光伏发展背景下结合县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的乡村规划研究性设计”,其内核是探索除了自然发展外,选择光伏发展进行乡村规划对乡村未来发展的影响预测。根据课题组研究,光伏背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相比自然发展情景与传统低碳情景更具有经济与环保效益。因此我们将完成一个光伏发展背景下的乡村规划设计。 基于本次选题和课题组最新成果,我们将目光看向河南灵宝市,根据灵宝市村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传统风貌等因素进行筛选,同时结合国家对灵宝市光伏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具体实施情况展开调研,对灵宝市村庄发展进行综合现状分析。我们希望选择一个满足有光伏发展潜力的、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资源要素以及发展现实基础优的村庄,充分发挥村庄区位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村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完成本次规划设计。最终我们选定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的东寨村作为本次乡村规划设计的对象。 东寨村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西北塬上,西邻黄河,连霍高速自村中穿过,将村庄分为两个部分,三个聚落。因为临近黄河,所以风沙较大,村中田地尤为干旱,村民收入微薄。2016年,这个村庄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全村总计218户777 人,常年住村人口 477 人,人口老龄化情况较为突出,且村庄贫困户共计105户411 人,贫困发生率为49%。近年来, 依托全国扶贫政策,东寨村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为彻底摆脱贫困,东寨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为依托,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加快乡村可持续发展步伐,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东寨村打下两口地下水井,让村中的大部分田地都能浇上水。同时东寨村凭借黄河观景台,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通过旅游观光、大棚采摘、农家乐等配套项目,不断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脱贫致富增收渠道,从一个省级贫困村一步步蝶变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东寨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森林乡村示范村,三门峡市旅游示范村等。 截止到2023年2月,东寨村还是灵宝市唯一一个拥有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的村庄,因该村地势高且开阔,整体采光较好,所以成为光伏发电项目首选地。东寨村居民屋顶共计安装80户,安装容量约800千瓦。东寨村村委、村委廊架、集市廊架、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等新增或改造的公共建筑安装容量总计可达144千瓦。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能发现东寨村处于一个由差转好向优的阶段,它适合发展光伏项目也已经有了一些光伏基础,但我们又发现东寨村存在诸多方面问题,可能会出现后继无力,难以保持快速发展的情况,这对我们后续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发力点。 我们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发现东寨村存在的问题。生产方面,东寨村有如吊篮西瓜、樱桃等特色作物,但因为老龄化和人口流失导致规模无法扩大;虽然目前村内安装了一些光伏板,但缺少整体性的光伏发展规划,无法发挥光伏振兴的作用。生活方面,东寨村缺乏文化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村民和游客的精神需求;村民自发的旅游项目因缺少系统性规划与设施建设,难以聚成合力。生态方面,东寨村在黄河边,植被覆盖率较低;现有光伏设备可能会导致污染、废弃物无法处理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 “光伏促生产”、“光伏伴生活”、“光伏优生态” 三条对策。利用光伏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进光伏文旅大众科普,打造光伏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光伏促生产”方面,通过科学整体性规划,打造光伏农业带动智慧农业,形成农光互补智慧管理机制,因作物种类选择不同形式的光伏设施。通过智能管理、精准操控,实现减少人力劳动,达到科学增产效果,打造特色作物品牌,线上线下销售,为村民取得真金白银。“光伏伴生活”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结合光伏的基础设施,如结合光伏的凉亭、座椅、公厕、停车场等,使村民生活模式现代化、未来化、多元化;结合黄河观景增加光伏景观,如光伏游乐设施、补给站、艺术地景等,打造东寨光伏文旅名片,扩大游客群体。“光伏优生态”方面,通过设计光伏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规划设计规范准则以及完整的回收系统,科学实现低污染或零污染施工安装、运营及回收光伏设施,让群众放心建、放心用。 通过以上三方面策略,逐步达成我们提出三步走战略的未来愿景。第一步打造光伏新村,完成光伏基础建设。合理部署土地、资金、并网设施等配套要素保障,规范有序推进整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增加村民、村集体收益,提供就业机会。光伏发电“自发自用”模式减少输电损失、节约输电成本,助力农村电网改造,为改善农村电网基础稳定性提供支撑与保障。 第二步探索发展模式,创新光伏运维管理标准。因地制宜结合已有基础设施和当地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光伏+农业”“光伏+生态”等新模式新业态,激发光伏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光伏运维管理标准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为共同富裕注入全新活力。 第三步联动周边发展,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推广角色补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打破信息茧房,带动周边共同建设。扭转“家家有炊烟,户户污染源”的农村原有能源消费模式,推进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