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南市政院 于 2024-10-30 17:31 编辑
项目概况
1987年,我国明确提出将菜市场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菜市场为代表的农产品市场建设正式进入现代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产品市场面临诸多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了转型发展的时代契机。根据天津市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求及“菜篮子”工程要求,津南区启动了农产品市场的更新工作。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中下游南岸,东与滨海新区塘沽接壤,西与河西区和西青区相连,南与滨海新区大港毗邻,北与东丽区隔海河相望。项目范围为津南区现状41个农产品市场,总面积约32万平米,含农贸市场2个、批发市场2个、菜市场26个、集市11个,主要分布在津南区北侧和中部区域。 项目针对津南区范围内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菜市场、集市”四大类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市场进行研究。各类农产品市场根据规模大小、交易商品种类、城乡区位分布、空间类型等特征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独立型、附属型等多种类型。 目前津南区农产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1)市场功能单一:以农副产品的消费交易为主,功能业态单一,消费类型不多元,缺少服务性消费,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配套设施不足:停车位不足,带来拥堵和安全隐患;市场厕所的配置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智慧管理设施缺失,管理低效。
3)卫生条件较差:市场内交易频繁,产生大量食品垃圾和包装垃圾;市场内通风设计不佳,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4)外观风貌杂乱:市场建筑老旧破损、建筑风貌与城市不协调;招牌形式杂乱,地域文化缺失,特色不足。
5)交通组织无序:市场内的货运流线、交易流线、消防流线设计不顺畅,存在人车混行现象,造成安全隐患。
6)市场韧性不足:外卖电商等外部市场的崛起对传统消费模式冲击大,部分市场因消费人群减少导致运营困难,相继倒闭。
设计思路 在津南区农产品市场更新设计中,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梳理了三大设计思路。 1)构建完整社区系统--重新思考市场销售模式 完整社区是我国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提出的一种新型社区模式。将农产品市场融入社区服务体系,结合社区水平差异及功能差异,实现服务设施的个性化弹性供给,如结合菜市场打造社区食堂、生活服务站等设施。 完整社区系统 2)引入智能城市服务--通过服务体系构建城市网络 强化市场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接,分层级引导服务要素合理布局,以慢行网络链接服务要素,将市场与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系统、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衔接,构建15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综合服务点。 智能城市服务 3)提升市场空间包容性—满足使用者差异化需求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从不同维度关切不同人群的差异与特征,以不同人群类型分析农产品市场功能需求,打造多元化的市场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i. 适应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用户的动态变化。 ii. 通过适应性功能增强商业和经济机会。 市场多元化需求
设计亮点
1)市场功能复合化 利用“土地时效性的释放”和“多层次功能空间营造”两个路径实现市场功能的复合化和多元业态的互补,让市场在面对经济波动和社会变迁等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营和活力,增强市场韧性。 “释放土地时效性”是在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通过弹性设计以及对市场运营时间的调控来实现同一场地多种功能的叠加。例如对部分空间采取留白手法,根据人群需求配置可移动的功能服务设施,在营业时段可兼顾商业与游憩功能,在非营业时段可开发空间作为社区活动中心。 “营造多层次功能空间”强调在同一时空内对市场空间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收益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市场建筑室内空间除了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外,设置超市、餐厅、咖啡厅、阅览室等功能,室外空间结合临近绿地广场等考虑户外体育活动、儿童游乐区、停车场等功能;建筑屋顶改造结合场地条件考虑光伏设施、屋顶农场等内容,建筑立面改造考虑立体绿化、商业广告等内容。 功能复合化 多层次功能空间 2)市场空间一体化 对市场内外空间界面一体化设计,让其从功能单一的基础设施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和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链接,改善社区卫生。空间一体化包括市场内外界面风貌的协调统一和空间可达性的一体化设计。 “空间可达性”包括实体、视觉、心理三个层面。实体可达性指建筑内外空间能方便人群进出,视觉可达性指建筑具有独特标志性易于识别,心理可达性指市场空间对人群产生的吸引力。通过对建筑出入口、材质、形态及灰空间的设置优化将市场周边的街道、广场、绿地等引入建筑内部,在功能上与社区及城市空间衔接,同时解决市场污染等环境问题。例如,市场建筑立面使用大面积玻璃材质可以营造通透感;建筑屋顶的延伸可以营造灰空间,为多元功能提供场所;建筑形态与城市历史文化元素结合可增强市场文化特色。 空间一体化
内外空间一体化 3)市场环境智能化 用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菜品信息的实时更新、交易数据的自动记录、顾客需求的智能分析等,提高市场管理效率,优化顾客购物体验。用智能支付系统减少现金交易,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用智能导购系统帮助顾客快速找到所需菜品,提高购物效率,实现摊主与顾客间的互动交流,增强顾客黏性。用线上购物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宽商品销售渠道。用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市场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自动调控空调、通风等设备,确保市场环境卫生。 环境智能化 内外环境智能化 鼓励社区居民、商户、企业参与市场的规划和改造过程,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改造后的市场更符合各方的实际需求。利用政府财政补贴、企业投资、社区自筹等方式筹集改造资金,鼓励商户和居民捐款参与改造,体现共建精神。 市场改造同时强调社区资源共享。例如市场的公共设施可以供居民使用,而社区居民也可以为市场提供人力资源和创意支持。 社区“共建、共享” 社区公共资源共享
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农产品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通过更新可提升农产品销量和扩大市场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更新后的市场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吸引更多商户入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市场的更新和运营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更新的市场可提供更丰富的农产品和功能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市场提供了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市场智能化更新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社会效益 3)环境效益:市场更新引入节能设备和绿色建筑材料,可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市场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处理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社区卫生。 环境效益 4)文化效益:农产品市场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和销售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产品可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市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可促进农业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和发展。 文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