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JLDJX 于 2025-8-29 14:07 编辑
1、掇山笔记-寻石 受台风影响,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河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进而引起山洪暴发。灾情稳定后第3天,业主、设计、施工三方,按照既定工期要求,沿着太行山脉,开始寻石之旅。 3天辗转4地,在房山、曲阳、阜平、大同间往返1000公里,途径道路塌方、桥被冲断、路基被毁,最终找到适合项目的50余块景石。年过古稀的野村勘治先生亲自参与寻石之旅,看到中意的景石,均描绘记录,想象它们堆叠在古树崖壁上的样子,在寻找中构思方案。 50块景石300多吨,历时2周汇集到曲阳。野村勘治先生也在这段时间内推敲方案,做出1:50实体模型。9月中旬,三方再次集结,最终敲定30块景石的加工方式及位置。 11月,古树崖壁结构开始施工,叠石工程也于中旬正式开始。24年4月底绿化完工,古树会客厅开放展示。
3、掇山笔记-叠石 3.1吊装难度:空间、距离、重量
项目为了原土原址保护古树,在东区修建一座高12米、宽19米的“大坝”,这就是古树崖壁景观产生的原因。崖壁结构完工后,实际吊装空间上大下小,崖低净宽不足2米。 ① 斜向吊装距离100米,全北京荷载最大且唯一的一台700吨吊车进行作业。
② 第一次吊装,受空间影响,超过9吨景石无法安全到达指定位置,故现场人工分割;后续进场景石,超过9吨均提前在厂内分割。
③④ 部分景石现场二次调整,先用简易模型找对最佳观赏位,再进行实物吊装,提高施工效率。
3.2拼缝自然
部分超吨位景石按照纹理走势分割后,固定安装时需要精准把控,保证拼缝自然。完工后的分割痕迹,隐藏于整个山形走势中。 3.3细节处理 模拟自然瀑布山涧部分,选用虎皮黄文化石,左侧“一线天瀑布”采用纵向拼贴,强调上下延伸感;右侧“龙门瀑布”则采用横向拼贴,强调‘门’面宽度,突出鲤鱼石层级跨越的拼搏精神。 西山云庐大区耗时11个月完工,重难点之一的古树崖壁,则历经9个月。每块景石从挑选到进场安装,凝聚着所有参与者的心血。特别感谢野村勘治先生、倪琼女士的参与,让我们再次感悟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这也与我司“以工匠之心、筑园林之美”的理念不谋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