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激活乡村活力
儒溪村处于广东四大名山之一的西樵山南麓。村域水系成网,基塘成片,具有非常好的生态基础条件。因此儒溪村成为了南海区首批精品示范村规划与建设的实施村域,并以“西樵山下,展翅凤蝶”为整体规划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对于村域公共空间的建设及其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实践与思考。以现状田塘为基底的蝶美农田公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进行的有趣的探索。
现状条件
儒溪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南麓,位于岭南桑基鱼塘的核心区域。村内自然资源丰富,水塘遍布于村子周围,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设计场地原状同样也是稻基鱼塘,设计团队对于场地的着重点在于如何将村域的公共活动与原有的田塘肌理及农耕生产进行很好的融合。
▼设计场地原状航拍图
设计策略
设计团队将项目定位为农田公园,通过在原有稻田中引入标识、观景、休憩、互动等公园功能,将具有生产性的农业景观与低维护的乡土植物融于景观设计之中,创造出一个丰产而美丽的口袋公园。
▼概念示意图
平面形态
平面形态上,设计团队借鉴了岭南传统文化中岭南花窗的形态,延续了农田原本的肌理。一方面最大可能减小对农耕和鱼塘养殖的生产,另一方面也让公共活动空间与农田、水塘很好地融合。
▼形态演变
▼平面图
▼竖向示意图
竖向设计上,设计团队采用了台地的形式解决了场地的高差,同时也构成了场地的中轴线,营造了良好的观景视线。
▼景观要素分析图
生产与景观结合的农田公园
田是游乐的园,园是丰收的田,即可以满足村民日常休憩、活动需求,也兼具生产功能,不改变原有的田地属性,将村民休憩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场地作为儒溪村的入口公园,外来参观游客即可通过园景感受当代乡村的新气象,也能通过田景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
▼入口标识“蝶美儒溪”
▼入口特色景墙
体现农耕文化的景观节点,也为年轻的孩子们了解祖辈们的田园生活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公园休憩空间
▼公园休憩空间
坐看云卷云舒,静听鸟吟蝉鸣。
▼景观坐凳
▼步行栈桥
▼休憩平台
▼梦蝶廊
▼夜幕下的梦蝶廊与水塘
▼草廊与鱼塘景观
▼栈桥
▼傍晚陆续活动的人群
▼夜景鸟瞰
▼灯火通明的夜景
▼夜晚稻田
夜晚的稻田异常热闹,蛙声与虫鸣此起彼伏。
▼灯光装置
作为纽带的农田公园——连接人类与自然
对于习惯于城市生活的人,青山绿水和田园生活总是让人向往。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场所让乡村景观不只有观光的形式,还有一些沉浸式的耕作体验让人们享受到乡村的“慢生活”。最让设计团队欣喜的是,当地居民及周边城市游客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公园进行农耕劳作,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农耕生活。
▼四季更替的田地
农田四季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使蝶美公园有着丰富变化的景观感受。
▼亲子共同插秧
▼亲子共同收获
▼正在收割的小朋友
▼收稻的游客
▼共同收获
场所中的活动不仅连接了人与自然,也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们通过这些户外活动不仅带来身体上的锻炼和心灵上的愉悦感,更因为集体协作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孩子们更是能从农耕劳动中体验先辈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在收获的的过程中也能从中学会珍惜与感恩,获得经验的增长。
▼稻田音乐节
材料的应用
旧材新式:将废弃的旧材料变成新的形式,既有历史感,又赋予时代气息。
▼梦蝶廊:竹与现代铁艺的结合
▼瓦的应用
▼碎石与石材的应用
▼废旧青砖与旧石板的应用
▼风动装置
田中不仅有风吹麦浪的声音,风动装置铝片随风摆动,传来沙沙的声音。
细部图纸
▼风动装置立面图
▼特色景墙立面图
▼乡土坐凳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