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龙绿带公园一期以国际化的城市设计指引建设,从一纸规划走向落地。公园位于江北最为核心的高强度开发区域,因此这片“绿”显得尤为珍贵。如何为国际新区提供高端的配套服务,为城市营造一处生态绿荫,为城市打造靓丽的形象名片,成为设计团队面临的挑战与难题。 对此,项目团队多次赴现场考察,与建设方项目团队密切讨论,尝试以使用者的角度构建设计蓝图,以“最近的未来”视角思考项目定位,以匠人匠心的精神打造精品示范工程。 公园以打造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多样化城市绿色空间为目标,凝聚自然、文化及未来的力量,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实现“公园+共享社区”设计愿景的创新与实施路径,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人群的社会需求,创建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青龙绿带一期整体鸟瞰建成后实景图
项目概况 在南京市江北新区核心区,青龙绿带公园南侧毗邻长江风光带,北侧紧靠老山风景区,总占地面积约88公顷。位于中央商务区核心位置一期工程,建设面积约19.78公顷,是江北新区首个重点打造的大型生态景观工程。公园与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南京美术馆新馆、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等共同构建江北新区的“新靶心”,拥江发展的“新窗口”。
公园位于江北核心区域 公园穿越滨江大道、横江大道、七里河大街、九袱洲路等多条市政道路,周边用地性质以商业办公、居住用地为主,规划有华润、上海绿地等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主要为片区的社区邻里、商务办公人群提供日常休闲的场所。 周边交通及用地分析
设计思路 青龙绿带一期工程包含龙江、龙脊两个公园,通过营造森林氧吧、生态湿地、草坪休闲、配套展厅等不同功能的场所,打造一个展示江北新区建设的生态窗口,一个自然认知和生态保育的低碳公园,一个属于江北新区活力运动的最佳场所,一个供市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森林氧吧。
设计总平面布局
创新亮点 公园将邻近的老山、长江、邻里街区及自然景观无缝衔接,梳理森林水泊与喧嚣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塑造新型城市化示范区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典型,全力打造“观山览江赏园”的多维视角和游览体验。
衔接老山与长江的生态绿脉(实景照片)
公园连绵7公里,贯穿整个江北核心区,是新区核心的绿脉。打造生态自然、水绿交融、乐享四季的综合性公园,注重乡土植物的利用,通过自衍草花、群落式植物组团等配置形式,焕活绿意盎然、季相丰富的生态空间,提升公园的增氧集碳功能。
增氧集碳的新区“绿肺”(实景照片)
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种植多生态多物种的乔灌木,丰富植物群落特色,营造生物多样性特点,绿地率达到75%。 将公园打造成多种植物群落的绿色宝库(实景照片)
公园内部有多条市政道路穿插,本应完整的空间架构被割裂为无数的小空间载体。方案通过立体的景观桥织补了被分割的公园流线,也构建了完整的从长江至老山的景观慢行体系及连续、多样化的视觉廊道。
立体的慢行系统与多样化的视觉廊道
通过链接的栈道、蔓延的绿道、空中的吧台,打造多维立体慢行系统,构建丰富的游赏体系,满足市民低碳出行、慢行生活的功能需求。
架空蜿蜒的人行景观桥实景图(实景照片)
连贯的休闲绿道(实景照片)
宜人的滨水休闲步道(实景照片)
公园位于高强度开发的新区核心,承载了服务周边商务办公、社区邻里、研学教育等各类人群的重要功能。方案结合目标客群,统筹构建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城市客厅、集会草坪、悦活花园、樱花物语、乐活天地、湿地氧吧等多样化空间布局,是展示新区形象的窗口,同时为市民提供游赏休闲的活动场所。
丰富多样的沉浸式活动空间(实景照片)
针对不同年龄阶层人群的行为习惯及体验感,充分利用运动步道、风能驱动体验设施、儿童户外游乐园,结合休憩观景节点、配套公共服务建筑,营造动静结合、休闲娱乐、交流体验、运动健身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公园活动空间。
、
结合后疫情时代人们户外休闲方式的转变,方案与时俱进,设置大面积的弹性草坪空间,可结合户外露营、瑜伽、市集、团建等不同需求,打造灵活多变的弹性景观空间。
公园响应长江大保护的总体要求,结合自然水体、水质净化设施及水生、湿地植物修复作用,共同构建公园“长江外循环、内河自循环”的内外水循环系统。将灵动的水体与静谧的植物进行深度融合,形成“蓝绿互动”的城市海绵体。 内外水循环系统与水质净化系统
严控江岸水质,提升公园水体的自净能力(实景照片)
公园作为江北新区深度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大型城市海绵示范区,注重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旱溪、生态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的布局,运用透水性铺装材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蓄存、渗透和净化,打造可持续节约型园林典范。 LID典型设施透水铺装与雨水花园
海绵理念下的植物选择
公园践行海绵理念,打造自然湿地风情的生态水景观(实景照片)
充分契合江北新区“最近的未来”城市发展方针,顺应智慧城市发展趋势,在智慧家具、智慧互动设施、智能照明、智慧管养、智慧安防等方面植入数字智慧功能,将智慧融入景观,打造“智慧+”公园,是江北新区智慧公园理念的成功实践。
公园建筑布局充分响应景观主题场景,与景观地形地貌无缝对接,通过建筑景观一体化融合互动,植入统一与多样、绿色与科技、精致化与可持续运用的设计理念,将小巧精致、造型各异的艺术建筑点缀于大地自然景观中。 建筑整体融于自然绿地草坡,二层平台可以俯瞰公园美景(实景照片)
公园建筑的主要功能包括:新区展示、社区服务、游客休憩、公园管理,加强与周边社区互动,将公园充分融入城市中,为游玩人员及周边社区市民提供5G互动、展览展示、科普教育、餐饮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共享活动。
公园共有9个配套服务建筑,包含多种业态功能
观景品茗的滨水茶室(实景照片)
以莫比乌斯环为灵感,艺术灵动的服务中心(实景照片)
融情于景的展厅建筑(实景照片)
公园种植樱花十多公顷,选用十多个珍贵的樱花品种,打造七公里樱花长廊,突出公园“落樱缤纷、春花烂漫”的植物氛围,创建新区樱花形象IP,激发城市活力。 “落樱缤纷、春花烂漫”为主题的新区植物形象IP
樱花主题集散广场(实景照片)
落樱缤纷的滨水长廊(实景照片)
公园的每一株樱花从选苗、挖掘起苗、运输、栽植及后期养护管理都进行了全程影像跟踪记录。并为每株樱花建立身份档案、智慧管养监控,实时关注樱花的生长状态。让游客在赏樱观景的同时,可视化感受、参与樱花种植过程,了解樱花品种及生长习性相关知识。
在开展公园设计工作前,针对本项目编制精细化设计标准指导全过程设计,建立标准与原则,加强过程控制,为创建高品质绿色空间建立基础。
针对公园编制的精细化专项设计方案
公园施工过程中,依据功能分区不同精细把握场地尺度,逐步建立石材样库,考究石材的拼接处理、严格推敲工艺做法;对自衍花境的组合搭配进行实验推敲;规范文明施工要求,建设高质量精品工程。
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的精品工程(实景照片)
公园建设过程中,设计人员全程参与跟踪服务,及时与施工方沟通讨论,依据现场条件变化,做好细节设计加强过程及动态设计,展现精细化设计、施工及管理三位于一体的运作模式。
四、项目评价 公园配套工程包含9个公园建筑,总建筑规模约3500平方米。其中规划招商建设科技互动馆、多所咖啡茶吧、社区中心及湿地教育中心。在游览的同时为居民提供餐饮或文教服务,带动绿带整体经济发展。
同时,在水源净化、湿地保护方面运用了先进的水循环水质净化系统,更好的保护区域内的水资源、湿地,同时起到了释放氧气、提供动物栖息场地、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
青龙绿带项目的建成,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全新的休闲娱乐空间,改善了江北城市面貌与社会环境,被《南京日报》、《南京江北新区》、《文旅浦口》、《南京建设》、《南京文旅》等多家市级平台褒奖。 受到各级互联网,如腾讯网、扬子晚报网、中国江苏网、新华报社等平台大力宣传,广受周边居民好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