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园林细胞 ——海河东路北侧街边绿地设计 借鉴西方20世纪60年代第四次“警务革命”,将警力下沉到社区,我国已有数以万计警务站建在城市的街角绿地中,但建成后逐渐呈现出街头警务站与绿地割裂、警力下沉不到位,居民办事难不方便,且因角色不对等导致居民没有主动交流意愿等问题。本案通过分析警务、社区、园林三者的矛盾交叉部位,以及各自服务外延范围的交叉区域,以梳理民意为突破口,将孤立的警务站、单纯的口袋园林和孤岛上的社区居民进行整合,成为密切警民公共关系最基础、最便捷、最自然、最放松、最高效的“细胞”单元,提供365天24小时多样化服务。 一、设计目标 通过深入挖掘复杂、庞大的居民需求和诉求,警力覆盖广度和厚度,园林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梳理现有社区警务站应涵盖未涵盖、想涵盖未涵盖的功能需求,在预防犯罪上有哪些需要向群众普及的信息、知识和防范措施;在服务群众上有哪些不到位、不深入、不具体的方面,以及居民因年龄结构、家庭结构、自身条件等产生的社会需求。旨在探索社区警务站+口袋园林融合的模式,建设“平安园林细胞”模块,为社区警务建设、改造等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依据和沧州案例。 二、功能分区 地块东西长71m,南北长30m,可用面积1850㎡,位于海河东路和蔡御街交口西北角,北邻万家家园小区,东北为千童街商业广场。千童警务站靠便道占据地块中间位置,街角公园规模普遍受限,功能空间面积体量普遍较小,具有代表性。本案基于千童警务站来研究中等规模(约2000㎡)“平安园林细胞”模块所具备的基本服务功能。 在口袋园林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研判和探索,完善优化提升“平安园林细胞”的基本服务功能。在空间布局上与功能要求耦合;游线设计突出主题鲜明、导向明确、体验感强、游览方式多样且便捷有特色,使居民在循环交错的路径中体验时间和空间的丰富变换;突出功能集成,不搞鸡肋设施。中等规模“平安园林细胞”,有以下八个主要功能区块。 1. 分类出入口:停车处的便道人车冲突,通过在街道交叉口设置进出分离的出入口。以室外吧台外延卡口的形式,形成无障碍专用通道,保障轮椅等需救助的通道安全便捷和园内秩序。 在警务、园林和便道三者联系的位置设置主次相辅的出入口,主入口满足居民休闲出入,辅助入口满足警务管理和矛盾纠纷调解以及办事、问询等候功能。 2. 中心综合休闲区:以折形顶不等宽长廊遮挡空中高电线,折廊两面可坐,中间通透,方便居民交流。优美长廊链起街角入口和园子的主要功能区,形成视线干净、尺度适宜、具有空间围合感的多维度的交往场地。 顶安装太阳能板为全园供电:充电座椅(冬季加热)、海浪池冲浪泵、雾森泵、幕墙、灯光、音响等。折廊顶棚突出夜景、喷雾,降温加湿。 3. 多功能宣教区:搭建警民连心桥,护民平安。利用居民区围栏设投影幕布,播放办事流程、政策法规、安全防规范知识的科普宣教、经典电影等向社会输出正向能量。营造海浪效果,海浪池连接象征千年运河的夜光步道,呈现万流入海的意境,奏响运河与城市的“协奏曲”,池边有贴合人体曲线的观影听潮躺椅以及驱蚊设备,自然与温馨舒适共存,提升游园舒适度和观览体验。 4. 志愿者派单站:建立社区平安园林细胞志愿者功能箱,强化志愿值守,通过警务接听电话、接收电子邮件、后台信息和园内回收信箱中的留言留信等方式,收集汇总居民求助信息,通过志愿者信息交流平台分派任务,为居民服务,保障志愿者工作效率。分类信箱根据帮助对象情况、工作性质等分为:扶贫济困、帮老助残、扶幼助弱、环境保护、社会公益活动、大型社会活动等六项内容。 (1)电池分类回收箱: 分类收集电池、废旧手机、BB机等,同时进行电池种类、电池回收科普,并定期回收。根据电池种类,回收箱分为碱性电池回收、锂电池回收、镍氢电池回收、氧化银电池回收以及其他电池回收等种类。 (2)捐助易物站:居民捐助不再使用但仍可二次利用的衣物、书籍、闲置物品等,分为若干分区,方便居民放置、取用,避免居民丢弃无门,保护社区环境,焕发旧物活力。 (3)陪护站:老龄人群里是街角口袋园林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社会关注的群体,为老年人提供陪伴的空间,志愿者和有意愿参与的游客均可陪同老年人聊天、游戏、打牌、下棋、唱歌等。 (4)太阳能充电座椅:利用太阳能供电,座椅下设置充电电源,老龄座椅设加热功能,设USB接口为手机等掌上设备充电,备有无线充电宝为居民应急充电。 (5)爱心药箱:药箱配备常规药物,接收居民爱心捐药,志愿者进行药品消毒、分类、分发、派送,志愿者联系医生掌握用药标准,定期与附近医院展开义诊活动。 5. 警民议事庭院 (1)室外调解区:改变警务人员管理而非服务的角色定位,主动服务群众。使用北海道黄杨与亚菊,黄绿交织,相映成趣,为寻求帮助的居民及警务人员提供明媚自然、舒缓轻快的调解环境,园区内的各处座椅、园路、植物廊架满足多种调解场景。 (2)化解功能:不同于室内特定空间,在园内设计多处不同形式座椅、园路、植物廊架作为调解功能区的外延,以多种芳香和观赏植物,缓解人的不良情绪,助力矛盾化解。 (3)等候区:设置成组坐凳,办事居民可于室外等候,纾解警务站内部的繁杂人流,优化内部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与多功能宣教区联动播放办事流程等便民信息。 6. 减灾避险设施区:包括抗震椅展示和直饮水。抗震椅由椅背,座位和椅背下的头盔组成,地震时将头盔和椅背拆下,提供头背部遮挡,避免受伤。直饮水保证各24小时供水,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1)应急基础设施:提供人流集散、短暂停留、歇息、交流信息的场所;设置应急直饮水点位,设置应急避险标牌,引导人流疏散。 (2)防灾展示:以实物展示、视频展示与志愿者讲解等方式组成,其中抗震椅由椅背、座位和椅背下的头盔三部分组成,地震时将头盔和椅背拆下,提供头背部遮挡,避免受伤,视频展示以宣教区的科普视频讲解为主,配合志愿者讲解,有效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7. 社区花艺DIY角:该区域旨在让老年人走出家门在室外活动,打破居民孤岛,缓解孤独、减少冷漠、增进友谊、协作共享。以鼓励居民将家中奇花异草或闲置盆罐进行交换,利用自带工具实践小微花园花事DIY,充分发挥绿地和植物融合的作用。 8. 分类步道:根据儿童、老年的不同需求分设跑步道。儿童跑步道位于内环,由柔性材料保障安全;老年人跑步道选用夜光材质,夜晚清晰显示道路的基础上更添趣味。不同发光石吸收日光储存能量,夜晚持续放光,节能减排,步道上动感的水波纹象征古老的大运河蜿蜒流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财富,记录沧州运河文明。 三、植物造景 以沧州地域特色植物为基调,选用芳香植物、色叶乔木和花草、造型植物、耐盐碱植物、观赏园艺品种等精心搭配,实现街角公园围合整洁、警务站功能完善,家庭和园林一体的方式,形成市民花园、警民议事庭院,将口袋园林与社区和治安紧密结合。 耐盐碱特色植物:碱蓬、秋紫蜡,突出展示地域生态特色。 警务站外围:北海道黄杨围合,亚菊带状缀边,保障警务和调解区相对独立。 功能性植物廊架:多色欧洲月季、凌霄、茑萝,花期连绵、错落,花团锦簇、暗香疏影,遮挡空中电线。 重要景观节点:整块银白色朝雾草、假龙头花、木糙苏、造型金叶女贞等,街角入口选用瓜子黄杨,营造简洁、大气的植物体块。 中心综合休闲区:苦楝、蜡梅、金银木、美国薄荷,吸收烟尘、缓解压力、提神醒脑,为居民提供芳香疗愈的独特享受,适度降低大乔木比例,强化老龄人群晒太阳的需求。 其他区域:以国槐、栾树、宫粉梅花、对节白蜡、马蔺、麦冬等乡土植物为骨干,调和植物景观。花艺DIY角种植艾蒿等药材,围墙边种植欧洲月季和联毛紫菀,等候区种苦楝树和秋紫蜡,形成一处具有沧州引领意义的口袋园林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