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衡碳【窗口】-智慧共享模式下全周期碳平衡景观

2024-07-23 发布
首页 / 课程设计 1246 0 0

徐南洋

积分:16

私信

本帖最后由 徐南洋 于 2024-7-23 17:53 编辑

图1
图2
一、设计背景
(一)、区位分析
场地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为新河渠水系一段。新河水系是常德的一条内河水系,流入沾天湖经柳叶湖通过马家吉河汇入沅江。该场地周边为居民区、学校、商业用地,紧邻城市主干道柳叶大道。基于此,碳的排放量值得引起重视。
(二)、上位规划
项目位于常德市江北城区西城新区,根据《常德市总体规划(2009-2030)》相关要求,提出要求有效发挥城市绿肺的生态作用,在对中心城区密集的河湖水网进行有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水系网络组织滨水线型绿地、公园、广场等,形成网络化的蓝绿复合系统。加强城市功能与滨水开放空间的联系,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设计为场地融入双碳理念,营造低碳生态的“城市名片”。
(三)、项目背景
1.用地范围
北界:柳叶大道 南界:滨湖路 东界:临接学校与居住区 西界:桃花源路 总用地面积为161420㎡。
2.1周边交通
周边路网通达,交通便利。濒临城市主干道与次干道,车辆来往较为密集,考虑汽车尾气碳的排放量造成的影响。
2.2周边建筑
周边临接居住区、学校,接近商业用地。人流量较多。需考虑周边居民、师生、来往游人等日常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展并落实低碳生活。
3.1建设有利条件
(1)交通便利,人车分流。
(2)临近学校、居住区、商业用地,人民对主题公园有需求。
(3)城市低碳理念主题公园稀缺,城市名片展示“窗口”稀少。
3.2建设面对挑战
(1)如何有效保护场地生态安全格局并建设弹性景观。
(2)如何解决场地现状问题并提高场地生态韧性,宣传落实低碳
科技理念。
(3)如何切实双碳理念,并衍生辐射正向影响城市绿网。
(四)常德印象
1.常德文化
常德为山水园林城市。设计思考景观的跨度,从城市到乡村探索山和水的文章。将生态景观与常德“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骨架融合。思考双碳理念下滨水景观的营建,如何在常德城市名片中作为探索的着力点。
2.自然资源
常德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水资源比较丰富,耕地面积较为辽阔。常德市年降雨量在1400mm左右,日照时间长,年均相对湿度在68%-89%。武陵区居沅水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16.5℃-17.5℃。冬季盛行吹东北偏北风,夏季盛行吹东南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季风转换时期,以偏北风居多。
二、总体设计
(一)、设计依据
滨水绿地设计相关规范;常德市各相关部门有关意见和要求;常德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范;其他相关规范。
(二)、设计定位
主要功能为一处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低碳科技、休闲娱乐、安静休息、游乐观赏等需求的滨水绿地。致力于有效保护场地生态安全格局,提场地生态韧性,营建弹性景观与智慧园林的有机结合。展示生态绿化、智能联合、低碳生活共建共享的设计主题。研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建设城市衡碳“窗口”。
(三)、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什么是设计?怎么设计?为谁设计?注重游人的舒适性、参与性、观赏体验感,满足人们对于场地各方面的景观需求,多维度多样化的输出常德文化、低碳理念。
2.挖掘基底现有资源,人文脉络,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策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智慧科技。生态性、科学性并行。
3.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适地适树,合理密植。掇山理水,顺应地势。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设计理念
1.衡碳窗口:使二氧化碳达到动态平衡、建设展示常德城市印象的“窗口”。设计以柳叶、山水演绎作为设计元素,路网主次分明、曲折有致。挖掘城市文化场地记忆、剖析现状、分析发展态势,针对性提出
问题解决方式,以“生态+科技+共享”为设计策略,展现生态绿化、智能联合、低碳生活的主题。完善城市绿网,衍生辐射低碳生活。
2.低碳理念:通过碳汇固碳、碳排放处理、碳回收再利用达到碳平衡。植物碳汇、生物固碳策略巩固乔灌草景观配置、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的问题;水体碳汇、湿地碳汇通过自然蒸发吸收、阶梯苗圃、雨水花园、海绵城市水循环等措施发挥作用。
减少设计场地碳排可通过两个方面,园林绿地直接减排,周边区域间接减排。在场地设计、建造、维护各个阶段减少碳的排放;文化宣传、科技科普引起人们对低碳排的重视。场地生态建筑、低碳设施采用回收利用的材料,碳捕集的能量可再度利用于场地建设。
(五)、设计布局与分区
1.总体功能结构绿地总体分为“三个区块+两条轴线+一个重心”。设计因地制宜,顺应地势。平坦处通过植物围合、景观营造丰富空间层次,微地形处用于生态设施的布点、场地趣味性的建设。水体营造湿地、喷泉、镜面水等水景。设计巧于因借,邻借、俯借、应时而借。设计适地适树,合理密植。在不同功能分区块中主要的植物配置不同,在同一的设计主题中反映不同的分区特色。总之,根据滨水绿地的低碳定位开展总体布局建设。合理规划功能分区考虑城市、人群、园林的有机融合,营造重点主题多维度的低碳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三区:低碳生态绿色窗口、低碳科技科普窗口、低碳活力共享窗口。
两轴线:以生态建筑一侧所在为重心的主轴线和临接居住区和学校一侧的景观次轴线。
一重心:以生态建筑的科普建筑为景观节点设计重心。
2.主要分区
低碳生态绿色窗口:①生态岛屿②“水下森林”③自然护坡⑤生态固碳广场⑥木架构建筑⑦低碳科技。低碳科技科普窗口:①低碳生态建筑②阶梯花园③物质循环④低碳健
身设施⑤科技科普设施⑥保留菜地。低碳活力共享窗口:①五感体验自然科普②湿地泡③水台书屋④竹篁听声⑤文化长廊⑥氧吧跑道。
3.道路交通、景观规划设计
路网交通完善,主路宽5m,次路宽2-3m主要景观线在水的西岸,递进式移步换景,表达景观。空间讲究开合有秩。全园以全园以一轴两条线路分别为主次设置节点景观沿水岸两条轴线,以主要景观节点所在一岸为主要轴线设置景观节点。递进式,移步换景。
4.竖向设计、设施布点
场地地势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不足2m,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在平坦地形中部分营造起伏,顺应水体,进行景观营造。本方案最大坡度不超过8%坡向趋于水体,部分排水处理后可就近排入河渠内。
①低碳科普设施用于科普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理念,给人们低碳主题的公园体验。②运动设施用于打卡、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通过换用可再用于场地内部,如风能,动能等。③再利用是收集场地原址废弃材料,选用低碳材料,生物材料等用于场地内部构筑物等建造。
5、策略分析
一衡生态低碳 二衡智慧低碳 三衡低碳共享。
1.生态低碳策略:①当二氧化碳的排放时,其一可通过科普宣传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碳排输入。其二可使用植物固碳、水体碳汇等措施提高环境和人工二氧化碳的固定能力。碳捕捉后再得到利用。②植物固碳分析植物的固碳能力及植物组团的固碳能力,合理配置植物,能更高效的发挥固碳作用。水下森林措施既有利于水体的净化又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用生态护坡代替原有硬化驳岸、护坡形式,增加固碳量,并有助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生态措施利于生物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③水体固碳,场地内通过微藻固碳技术和人工湿地固碳技术。微藻固碳是利用微生物将大量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质的过程。湿地固碳
科学地利用了碳在固碳湿地上层-水体-固碳植物-水生动物-底质系统中的循环规律。
2.智慧低碳策略:①自然探索空间,五感体验园。花境、芬芳的高固碳植物作为“视觉”“嗅觉”体验区,低碳的材料建设装置收集场地来自鸟语、地底泥土松动、植物萌芽的声音作为“听觉”景观特色。专门种植可食果树、药圃,合理规范采摘模式。在体验园中,构建物、铺装材质的变化、地形的起伏,植物细软、粗犷质地的感受,都是游人“触觉”的体验乐趣。②生态建筑学习如树一般生长的建筑屋顶绿化、低碳植物组团组景观,使用低碳材料建设,如蘑菇真菌等新型低碳生态材料。科普教育来往游客低碳知识,宣传低碳生活③电子设施,互联网智慧科普、低碳健身科普设施打卡。趣味园区、VR低碳生活模式体验。④低碳设施捕捉收集碳,转换利用,设施使用产生动能或收集光能换为场地其他设施能量。⑤书台书屋收集光能转化场地其他设施能耗,全息荧屏科罩顶书屋,科普低碳知识。低碳材料建设书屋。供居民、校区人员及游玩者感受低碳科技空间装置。收集水体质量数据,供水系管理者使用。
3、低碳共享策略:共商共建共享。


使用道具 举报

徐南洋

积分:16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