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公园

2024-09-10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679 0 0

GVL

积分:296

私信

项目概况
本项目坐落于银川市兴庆区,东起经一路,西至银新干沟,南界大连东路。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半地下式再生水厂,该项目占地面积达23.3公顷,设计外延面积为8.3公顷,日处理污水能力高达30万立方米。项目总投资为15亿元人民币,园林建设投资约8000万元,景观建设成本为每平方米380元。


项目所在地银川作为全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其水资源主要依赖黄河的过境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用水量持续攀升。因此,将再生水纳入城市“第二水源”的规划,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缓解供需矛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作为再生水示范性项目,其出水水质已达到IV类地表水标准,对提升黄河流域水质标准做出了显著贡献。此外,该水厂还为城市景观用水、市政用水等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水源,有效促进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进一步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鉴于项目位于开发密集的主城区,整体采用了半地下式设计,优化土地利用,释放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平衡。项目团队利用水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土方,打造多功能都市公园,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环境教育空间,为市民带来开放、绿色、生态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多维度效益。




设计思路
项目团队以“E-Park 水的雕刻作为设计主题,提出道法自然,生态至上的设计理念,通过提取场地中“水、土、植被、生物”四个自然元素,将自然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巧妙融合,并结合水厂的科技特色,打造了一个集运动休闲、中水回用、生态修复、环保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水厂上盖公园。




设计亮点
1、银川在地文化演绎
项目团队基于银川的自然风光选取了“山”“田”“河”三大景观的自然线条,提取贺兰山的山形山势、梯田的层叠、黄河的蜿蜒转化为设计语言运用到场地空间构建中,将银川本地文脉与项目基底充分融入设计:
1)取“贺兰山”的山脉绵延之感重点在场地西侧塑造微地形草坡景观。
2)取“金鸡坪梯田”的层叠之感,重点在场地的中心区利用台地式景观解决高差问题,同时配合植物营造休息空间。
3)取“黄河”的九曲十八弯之感,重点塑造场地内部的儿童活动空间和环形跑道。
蜿蜒曲折的设计线条弱化了水厂的直角边界,同时在场地功能设计中做了全面的考量,包括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五色广场、密林游径、雨水花园、湿地游园、阳光草坪、休闲广场、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冰川儿童游乐场等景观功能区域,为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娱乐休憩空间,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使其在工作之余获得身心的放松与精神上的满足,实现了水厂与城市环境的完全融合,打造具有银川特色的生态景观氛围。






2、精细化土方平衡设计
水厂内最大的建筑是一座长320m、宽160m,突出地面6m,占地5.4万㎡的大型A2O生化池。如何缓解这个庞然大物带来的压迫感,同时降低噪音及气味的水平,成为项目团队急需解决的难题。
项目团队与结构设计师紧密合作,经过对现状场地仔细的研究和计算,对土壤容重、屋顶活荷载、静荷载等参数结合景观功能布局进行实验评估,同时为荷载较大的区域提供结构加固解决方案,最终通过土方平衡的方式,利用挖掘西侧湖区和水厂池体的土方,对生化池建筑进行掩埋覆土处理,塑造出湖体、台地及微丘地形,使生化池建筑完全消隐在公园中。为了构建丰富的竖向空间,以及构成多样化的种植空间,项目团队将生化池屋顶的覆土厚度划分了4个区域:
1)0.6m覆土区域:主要用于构建“灌-草”植物群落和阳光草地区,提供开阔的景观视野,同时为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活动、聚集、交流需求提供充足的空间。
2)0.9m覆土区域:主要用于构建“乔-草”疏林区植物群落,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林下空间游览体验,满足散步、休憩、野餐、嬉戏,享受大自然的多重功能,同时起到空间围合的功能作用,与阳光草地呼应,形成疏密有致的独特景观视野。
3)1.2m覆土区域:主要用于布置大型景观构筑物,以及构建“密林区”,通过“乔-灌-草”的复合植物群落为游客提供户外原生态山野游览体验、还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并兼具划分不同景观功能空间的天然植被屏风功能。
4)1.5m覆土区域:主要布置在屋顶北侧、东侧与厂区封闭区域连接区域,构建L型密林隔离带,主要用于分割厂区非开放的封闭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公园区域,隔离游客的视野同时隔离来自水厂运行的噪音和臭味,使游客在公园中活动时完全感受不到水厂的存在。








为了解决地下生物池运行采光问题,项目团队还在公园中预留了8个大型采光通风口及78个光导管与底部生物池连接,满足地下车间的采光需求,减少电力能源消耗,同时使公园的游客可以透过观察窗一览水厂运作的情形,不影响水厂正常的运作。
精细化的土方平衡设计实现了对土地的合理应用,减少挖土和填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升投资的经济效益,缩短工程工期,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重效益。







3、雨水管理
银川市属于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相对缺乏,属于缺水型城市,年平均降雨量为199.54mm,仅为广州市年平均降雨量的1/10(约为1923mm),因此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立足节约用水的原则,留住宝贵的雨水资源,利用生态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首要目标。除此之外,该地区极端降雨频发,最大单日降雨可达到年降雨总量的44.5%,开发前的项目场地整体地势平坦,存在内涝隐患和市政管网排水压力,尤其是在巨大的生化池屋顶上方构建都市公园的同时确保排水通畅,保护建筑主体不受侵蚀,构建精细化的雨水管理系统,成为本项目的难点与挑战。
因此项目团队首先以研究为设计导向,对场地进行了海绵城市评估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公园内设计超过5000的海绵设施包括植草沟、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带、生态碎石渠、生态停车场、人工湿地、湿塘等海绵设施,并将其串联成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雨水管理系统。道路和建筑屋顶产生的雨水径流就近被植草沟和碎石渗池收集起来,通过地下管道汇入人工湿地的前置塘进行沉淀和净化,最终进入湿塘(人工湖)中进行调蓄。本项目每年可收集净化约20000吨雨水,用于消防、洗车、冲厕、基建、浇灌草坪等,减少饮用水的使用。该项雨水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90%,面源污染控制率68%,雨水资源回用率达55%,满足银川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再生水资源回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再生水资源回用效率,改善场地微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提升人居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项目团队计划将经过处理后达标的再生水引入场地中,创建17000㎡超大型生态水景,包括一系列的人工湿地、湿塘、巨幕瀑布、水下森林等丰富的水景观,实现“E-Park水的雕刻”主题生态都市公园的构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受再生水厂排水主管位置、工艺、地形等因素限制,导致再生水无法直接补给到水景中,形成无动力、自清洁、可流动的水生态系统,成为本项目的设计挑战。因此,项目团队与水厂工程师紧密合作,通过再生水回用净化路径设计、分散式给水设计、补水口景观化设计等策略,重新在场地内构建了全新的再生水循环系统设计,用于支持大型水景的健康水环境的构建。




1)再生水回用净化提标设计
为了提升再生水的净化效果以及增加景观功能,项目团队在水景的东侧地下铺设了一整条补水管,用于连接水厂的清水池出水口和南侧的人工湿地补水口,同时通过湖床的微地形塑造(400mm~1500mm不等的湖床深度),使再生水自南向北通过重力势能自然流动,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巨幕瀑布曝气后进入北侧的湿塘中进行净化和调蓄,湿塘中利用植物净水技术在水底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实现再生水的净化和调蓄目标,最终净化后的再生水(可达地表Ⅲ类水水质)通过溢流箱排入西侧的银新干沟。
2)分散式给水设计
为了增强水体的流动性以及净化效果,根据项目团队在湖区东岸设置多个补水口,在西岸设置多个排水口,并均匀布置分流管设控制阀,均匀控制流量及流速,使再生水可从多个分散路径进入生态水景中进行补水、净化和调蓄,极大的提升了再生水的回用效率,分散再生水直接排入新银干沟的管网压力,同时进一步促进水体流动速度,保持良好的水质和水生生境。
3)补水口景观化设计
由于采用了分散式补水、排水口布局,单个补水、排水口的体量就大大缩小了,于是项目团队采取了外观美化的手法对排口进行装饰设计,使其融入到周边环境中,以提升湖区的整体景观效果。通过碎石和植被的掩盖,将其完全隐藏在驳岸里面,美化环境,提升场地的生态景观价值。
该项目的超大生态水景的水源包括雨水和再生水,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自来水补充水源,实现了再生水的100%回用。多元化的功能性水景观设计不仅为游客呈现丰富的生境体验,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再生水深度净化,实现水质的提标,经过净化后的水体作为水资源回用于园区内的植被浇灌等,减少了自来水的使用,实现园区内部的水资源管理循环








5、复层混交植物群落设计
为了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项目团队对贺兰山林中复层混交植物群落生长模式进行了调研研究,并模拟应用到公园内的植物设计中,通过筛选100余种乡土植物构建乔灌草、乔草、乔灌等多种复层混交种植结构,并根据不同的植物群落结合景观功能在场地内划分密林区、疏林区、草地区和湿地植物区,形成具有银川特色的山林、草原、湖泊、湿地等具有“塞上江南”特色的本土植物景观。
密林区主要功能是提供户外原生态山野游览体验、还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给予人与自然充分的接触空间。在植物配置方面项目团队选用乡土树种、抗性强、耐盐碱等功能性品种,以榆树为例,具有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帮助减轻地表渗漏,改良盐碱土壤,修复干旱地区土壤环境等多重功能,为构建稳定的山林植被群落作出贡献。除此之外,设计时尽力模仿山野氛围,突出山林色彩,充满野趣,场地内一共种植了4700余棵乡土树木为游客提供了充足的绿荫,使人们可以在这里充分感受自然生态的魅力。
疏林草地是提供人们进行森林浴、日光浴的场所,同时可进行招鸟工程。在植物配置方面项目团队侧重选用能产生特有的芬多精(具有杀菌作用和药理作用,有一定疗愈功能)的品种,包括圆柏、油松、柽柳、丁香等等,以利于人们祛病强身,并可为鸟类提供食物。
人工湿地兼具水质净化、观赏与科普教育功能,通过严格的人工模拟系统,在高位、中位和低位沼泽中进行各类植物的不同搭配,包括美人蕉、千屈菜、黄菖蒲等具有净化功能的湿生植物,结合生态岛的设计增加水体流动的路径,为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长空间,形成一道独特的湿地景观带,满足游人对湿地水生植物的认知,还可利用各类湿地植物招引蝴蝶,形成水草茂盛、蝴蝶翩翩的景象。
经过估算,公园内的绿化率超过45%,植物群落每年可固碳86.4吨,建成后一年内吸引了红嘴鸥、灰喜鹊、灰斑鸠等10余种小型野生动物栖息,为提高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同时在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滞尘降噪、涵养水源、提高空气氧气和负氧离子含量方面发挥有益作用。




6、“水精灵的奇幻漂流”科普乐园设计
项目团队以“水精灵的奇幻漂流”为切入点,提取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特点转化为设计语言,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以及心理和生理特征,将公园内的儿童活动区划分为“烟云雾雨”、“曲水流欢”、“冰川峡谷”三大功能区,结合银川水厂小水滴吉祥物IP形象,在人、自然、场景和主题叙事等维度立体打造集安全、游乐、启智、探索于一体的节水科普乐园。
1)水·气态——烟云雾雨:0-3岁婴幼区,水蒸发成水蒸气,遇到空气变冷遍聚集雾化或者形成天空云,设计提取“云、雾”元素演绎,结合沙池模拟水气效果设置雾森场景及云朵装置营造烟云雾绕的童真场所。
2)水·液态——曲水流欢:4-6岁小童区,溪河比河曲折,在两侧山丘山脚河床汇水处形成,设计提取流水声、溪流肌理进行铺装演绎,设置传声互动筒、山丘蹦床等模拟场景的游乐设施,为小童提供灵动探索和激发互动的游乐场所。
3)水·固态——冰川峡谷:6+岁大童区,受冰川峡谷启发,设置声音装置能听到水滴在峡谷中的回响,根据山坡地形设置了冰雪滑梯等游戏设施,为大童提供险隘惊奇,体魄成长,巩固体能的游乐场所。








7、节水教育基地
节水教育是该项目的重要传播理念,项目团队设计了环保参观动线,并为游客提供教育体验课程,叫:“一滴水的旅程”,包括一系列的科普展示系统、湿地保护教育、互动教育装置、环保科普展馆等等,通过塑造地下科普长廊、生态驳岸展示、水幕廊桥、水舞台、湿地景观、生态雨水花园、生态护坡、生态步道等景观节点,向访客展示污水是如何一步步经过各种工艺流程不断变干净,达到可排放标准,再次通过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绿化用水和生活杂用水等方式,最终重回自然的故事。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何为再生水,以及再生水作为一种特殊的水资源形式,正在为弥补水资源短缺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从而更加珍惜每一滴水资源。
该课程每周都吸引超过10几个团体过来参观考察。除此之外,该课程还成为校园举办室外科教活动的基地,通过预约,学生们还可以进入地下水厂进行参观学习,切身体会爱水、惜水、节水的重要性。









使用道具 举报

GVL

积分:296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