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瞻园中的廊 通过实地调查得知,瞻园中的游廊共有161间,游廊贯穿全园,是瞻园中应用最多的建筑形式,对瞻园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调查也获得了园廊准确分布情况(图2)。 后文将从廊的平面类型、剖面类型、选址位置类型三个方面对本次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3.1廊的平面类型按照平面形式划分,园林中的游廊可分为直廊和曲廊两种形式。 直廊是廊最基本最原始的形态,在此基础上通过扭转组合形成其他不同形态的廊,其特点是规则感,秩序感强,显得稳重理性。曲廊在《园冶》中按角度的不同分为了“曲尺曲”与“之字曲”两类。“曲尺曲”是由直廊转折90度而成的,古典建筑四周的檐廊就是“曲尺曲”典型表现,它可以与墙体或其他建筑围合而成小的院落。“之字曲”更具有审美意味,可以依据地形变化而随意的扭转,它的灵活性赋予了它更多的优越性[1]。瞻园161间游廊中,直廊47间,曲廊114间,其分布位置、数量比例如下(图3、表1)。 小结:瞻园中曲廊占较大比例,约为71%(图4)。这也体现了“景贵乎深,不曲不深”的空间意境追求,从而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意境。与直廊相比,曲廊能够与园墙之间构成小天井,丰富了园林空间,使人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加丰富的视觉信息,从而满足了游人的视觉观赏要求。 3.2廊的剖面类型 按照横剖面形式划分,古典园林中的游廊分为单面空廊、双面空廊、复廊、暖廊、楼廊五种形式。 单面空廊的一侧是列柱,一般面向较好的景观,另一侧是墙体或建筑物,因此形成了一种半封闭的空间效果[2]。双面空廊的两侧都是由列柱构成的虚框架,适用于两侧有景可观的园林空间中。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一般用在两侧都有景物而景物特征又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中。暖廊的两侧都为实墙,一方面起到保温作用,另一方面也收敛视线,衬托了前方的美景,达到了先抑后扬的效果。楼廊也叫双层廊,在园林中并不多见,为人们提供在上下不同高度的廊中观赏景色的条件,也便于联系不同高度的建筑物或景点。 瞻园的161间游廊中,单面空廊91间,双面空廊67间,暖廊3间,未发现有复廊和楼廊,后文不再讨论复廊和楼廊。各类型廊的分布位置、数量比例如下(图5、表2)。 小结:瞻园中单面空廊占较大比例约为57.4%,双面空廊占42.4%,暖廊占0.02%(图6)。单面空廊一般设置在两侧景观主题差异比较大的地方,佳则收之,俗则屏之,将视线转向景观美好的一面。有的单面空廊开设漏窗、门洞,实中有虚,隔中有透,漏窗、门洞可以使人的视线透露过去,但是只能看到造园者特意透露给游者的一些景观。双面空廊所占比例也不小,用于两侧有均景可观的园林空间中,走在廊内可以看到两侧不同的景观,其对空间有规限而又不封闭视线,它对园林空间分隔的同时又伴随着两侧景观的相互渗透从而増加了层次[3]。暖廊在瞻园中有三间,主要起到收敛视线的目的,从而衬托出前方的美景,展现了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复廊、楼廊均未出现。单面空廊、双面空廊是瞻园中廊的主要应用形式。 3.3廊的选址类型 按选址位置的地形与环境特征划分,园林中的游廊可分为平地廊、山地廊、水廊三中类型。 平地廊即为在平坦地上所建的园廊,有时根据地形微差,设置一到两级踏步或小斜坡来处理。山地廊是建在地形高差较大的坡地上供游人登山观景或联系山坡上下不同高度的建筑物,若外观的屋顶和台基呈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形式称为爬山廊,呈层层跌落的阶梯形的则称为跌落廊。在水边或水上所建的廊称为水廊,供欣赏水景及联系水边建筑,形成以水景为主的空间。水廊有临近岸边、完全凌驾于水上和跨越水面三种情况,可分别称为临水廊、架水廊和跨水廊,跨水廊也被称作桥廊。 瞻园的161间游廊中,平地廊96间,山地廊52间、水廊38间,其中有25间既是山地廊又是水廊。在山地廊中,爬山廊40间,迭落廊12间;在水廊中,临水廊32间,架水廊5间,跨水廊1间。具体的分布位置、数量、比例如下(图7、表3)。 小结:瞻园游廊的选址类型中,平地廊占59.6%,山地廊占16.8%,水廊占8.1%,既是水廊又是山地廊的有25间,占15.5%(图8)。 平地廊占比最大,这与瞻园地形较为平坦有密切关系;水廊与水面完美结合,创造了景观;山地廊随地形高低起伏,参差错落,丰富了瞻园的立面造型,呈现出可变性、多样性。 4 瞻园中部分精彩的廊4.1东部水廊瞻园内一共有四部分水域,彼此之间相互连通,在四个水域中东部的水院空间极具特色,不但保留了瞻园原有的园林特点,而且水与廊的结合展现了设计者极高的功力(图9)。首先,东部水域与最大的北部水域相连相通,体现了瞻园分而不断的理水特色[4];另外此相连巧妙地运用了原瞻园北部最大水面边缘口处的一段跨水而过的桥廊,在此桥廊的一边形成小块的水面,现有水面则是将这部分小块水面向东延伸扩展,从而形成了东部水院中东西方向的大水面。进入东部水院,园廊对水院进行了分隔,并且形成了南北两条不同的道路,南北两侧园廊对比鲜明,北侧园廊为依墙而建的直廊,一直过渡引导到北侧园廊尽头处的延晖亭。而南部园廊为爬山廊,此段爬山廊又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开始沿着地势陡然升高,此部分由湖石堆叠作为基底;到中部又逐渐下降,并且在竖向上不断的起伏,颇有层次感,并且水平方向也随之改变;最后部分水廊与水面平行,一直延伸与瞻园原有园廊相连接,此段下部有立柱做为支撑与前两段还是有区别的(图10)。南部的直廊与北部的爬山廊相互环抱,从而围合而成东部水院,南部曲廊中间最高点也是观赏北部长廊的最佳观赏点,南北长廊虽都依水而建,但形态上两者既对比又呼应,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空间界面。 4.2入口处园廊空间的处理 中国古典园林入口空间讲究欲扬先抑的处理手法,与园林的内部庭院空间对比鲜明,从而烘托了园内的主要景点。瞻园从旧入口到花兰厅这段园廊为一段曲廊(图11),它将海棠苑、玉兰苑等大小的院落连接了起来(图12),不但充当交通游览路线,而且又避免了游人在狭长的廊空间中游览时所产生的产生乏味感,创造了景观,丰富了视觉信息,增加了游园乐趣[5]。总之,入口处的这段曲廊不但与墙壁等建筑围合成许多小院,丰富园景,而且对园林空间起到过渡作用,由入口的狭隘过渡到园内的开旷,彰显了欲扬先抑造园手法。 4.3北部的爬山廊从瞻园中部观鱼亭始一直到临风轩是一段爬山廊,依地势而建,逐渐升高(图13、图14)。廊的基底以湖石为主,在充当爬山廊的同时,又依水而建,属于水廊中的临水建廊,因此廊、地形,水面三者融为一体,此段长廊在平面上被归为单面空廊,廊的右侧是白色墙壁,左侧是宽阔水面以及北假山等美景,它巧妙地将右侧新建的建筑群与左侧自然山水美景相隔开,在前进的同时,不但可以用身体感受到廊的竖向起伏,而且可以俯视廊下的水面,增加了水面的深邃感,同时可以欣赏北假山的美景。站于北假山之中又可以观赏到依水而建的爬山廊,以墙为背景,廊的高低起伏使得水、廊、墙成为三个层次,犹如一幅动态的山水画,极为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