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深圳奥雅 于 2021-8-30 11:00 编辑
临湖而居 一帘烟雨隐东钱
依山傍水 千百年来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包裹下
我们所追寻的是回归自然的居所
初见·自然的拥抱 东钱湖畔、白石山下,沿着仙坪东路漫步,享受着左右青山秀水的拥抱,峰回路转后视野忽而开阔,一片傍山而建的居所映入眼帘。 从白石山巅极目远望,可见沃野广袤,良田舒展。传说八仙过海时,曾在此山逗留观赏,又有两仙姑到此弈棋,却偶为牧童窥见,故名“白石仙坪”。
沿山路下行至路口,轻盈的深色门廊显得大气而不失精致,突出体现纵向延展面,形成精致隽丽的形象展示。
走进其中,鲜花簇拥的登山小径显露出来,和煦的春风轻拂、枝条随风摇曳,在墙上留下翩翩叶影。
拾级而上,线性的树阵和绿篱引导着步入社区内部,处在绿荫的包裹下,远处的车水马龙声都被消隐去,耳中只剩偶尔的三五声鸟啼。举目眺望,建筑的白色墙体掩映在层层绿化中,而远处的山峦又在建筑间显露。久在城市中,不由得张开双臂深呼吸,感受自然的拥抱,或许这就是山居的魅力。
探幽·古树的记忆 据当地的老人所说 白石仙坪有三棵百年古树 具体的树龄不详
在他们小时候即已经是绿荫参天 “留下门前树,指引归家路”,三棵古树设计施工时全被保护了下来,并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成为可汲、可望、可忆三个情感节点。
可汲·汲水寄情 一屋一树一井,皆是对故乡的留恋,古树挺于广场中央的镜水面上,汲取着场地的养分,根茎深入土中、绿盖舒展摇曳,又为这里带来一抹绿荫与祥和的氛围,如同一位老者静静守护着故土。
可望·望山见乡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青石山路,丛山迭起的自然景色,均被浓缩在这里。利用原有地形的数米高差,台阶、挡墙形成了曲折回环的道路,行走其中,头顶绿荫浓密,脚下花草盛开,沉醉在山林之趣中。
可忆·仙人对弈 跳色方砖、圆形石凳镶嵌在草坪中,好似一个巨大的棋盘,将白石仙坪的仙姑对弈传说再现了出来。自小听外婆说起的故事,如今眼见此景,不禁陷入回忆中。
沉浸·流动的花园 水、岛、舟、木、石,凝练着宁波这个江南水乡的诗意物象,化身为静波、琼岛、同舟、竹境、寸石点缀在花园巷道中,道路与花园空间互相穿插与渗透,弱化了二者的边界。不如扔下手中的平面图,随性而行,感受转角后突然发现一片美景的惊喜。
静波园 | 树影之中,景墙上滴落的水瀑打在底部板岩上,溅起朵朵飞流,团团绿篱嵌于砾石之上,动静结合。用隐喻的手法,在方寸间展现一派自然之相,让人仿若回到山水间,感受蜉蝣之渺小,吾生之须臾。
同舟园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高大的朴树撑起整个空间,片舟似的石板与绿岛呈现流动的姿态浮在铺装上,凝练了项目周边山与湖的宜人景色。
琼岛园 |阳光草坪上,绿岛点缀其中,并植有三五棵大乔。“沙海明珠,郁郁葱葱。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琼岛园即是步于宅间忽而发现的明珠。
竹境园 |走进竹林中,坐于条凳上,被屏风般的绿色包裹,看时光的流逝带来的叶影在木平台上的变动。离尘喧,隐林归真。细雨润,争秀不斗艳。结庐隐林间,笑看风云起。
寸石园 |远观如山 近观为石 通过简洁的景墙围合和植物的点缀,施以框景、隔景等于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使不大的空间协调统一而又不失趣味。
尾声·追寻的山林 奔波了大半天,不觉已是黄昏。西斜的太阳将绿叶染成金黄色,透过其中洒在身上,伴随微风带来温暖的触感,鸟啼声也逐渐稀少、大概是到了归巢的时间吧。
静坐歇息一会,感受“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这种城市中少有的体会。看着地上的影子慢慢移动,时光流逝的速度仿佛都变缓了,这里就是我们所追寻的山林的缩影,是隐于山水中的最好诠释。
天色渐黑,背起行囊返程。淡蓝色的天空与暖黄的灯光互相映衬,隐藏在绿篱中的点点灯火照亮着归家的道路,一切正如来的时候那样,宁静而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