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跟城市文化的融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很多乡村文化都遭遇着巨大的冲击,正在悄然流失。针对这一现象,“新型城镇化”被大力提出。新型城镇化指的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不仅发展建筑的城镇化,还要求促进“人”的城镇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乡村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大力发展中,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护好当地的历史文化,处理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关系,并且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城镇化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城乡融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次研究基于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在城乡统筹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乡村文化却被逐渐遗忘的状况,在对乡村文化做了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挖掘中国乡镇一大文化景观——墟市,研究墟市的历史发展,形成因素、文化积累、空间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于乡村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传承提出一定设计构想和建设思路。在此次研究设计中,选择正处于乡村往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迫切寻求特色城镇化发展、并且拥有悠久墟市文化背景的地区——梅州市兴宁市为目标范围,引入“公园+”的发展模式,引用传统客家元素,把墟市的特点以流动曲线、多功能空间和可移动、可组合、可伸缩的模块装置的设计形式融合于场地中,探讨在“墟文化”与城镇公共空间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在发展和继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的商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