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jiaqi941118 于 2020-7-26 18:21 编辑
福州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沿海岸区域每年受水淹没,时常对周边道路与住宅造成了很大的自然灾害。沿岸区域本是为了鸟类提供庇护, 由于市区建设和周边住宅区的兴建,使得这块土地变得杂草丛生,河滩区域土壤光秃,虽然有少许的鸟类在此处活动,但已经失去原有螺洲河滩美景。 本次设计一改以往人的感受为主的思想,把鸟类的生境营造放于首位,把人作为一个自然介入者,不对于生态有过多的干扰,把自然还给鸟类,还给生态。通过水位潮涨,运用水位潮涨潮落的方式,利用环境地理优势,创造出弹性生态景观,制造出六个湿地生境美景。 由于水位潮涨,应当与洪水为友,让人们不害怕洪水侵扰,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状态,用挺水湿生植物来进行景观设计。通过改善现有相对低矮的土生植被的多样性,来保护和优化水体、湿地栖息地;在湿地修复中种植本土植物,进一步提高植被的生态价值。生境营造,通过植物来改造环境,净化水土,在最小可改造的情况下进行改善湿地环境,即最小干预原则,并且运用植物引鸟并营造鸟类生活环境,创造鸟类天堂,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意境。 响应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口号与指向,把设计中心倾向于自然以及自然的主客鸟类,运用生态植被种植,雨洪水为友,让鸟类爱上这块区域。运用“最小干预原则的手段进行控制这次设计,让人作为一个自然介入者,悄悄的进来,悄悄的离去,感受自然。湿地生态设计,即最早的园林规划设计一个分支,它就是一门在大地上作画的科学和艺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提升吸引了众多鸟类的前来。除了提升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游客与鸟类之间的活动诉求也是极为重要的,人们的活动的区域应当加大植物的种植,最大化遮挡住人们的行为。并且为了满足观赏、科研等需求,因地制宜,围绕核心区设置人行步道,有一些地方,设立一些专门的观鸟平台和造型贴近自然的观鸟屋,更好的给人提供一些观鸟区域。并且运用一些植被将人们的活动区域进行适当遮挡,这样就不会打扰到鸟类基本活动。把人的行为藏起来,让游客以一种介入生态的方式,静静的观看,然后再悄然离开。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回归自然的情境,把自然真正的还给生态。 为了在满足游客窥视需求的同时,保护好这片珍贵的栖息地,在这里,所有的设计都以不影响野生动物为第一前提, 而一些建筑、座椅、步道和其他功能性场地的设立,也首先考虑到的是如何方便游客或者工作人员在不打扰鸟类的前提下进行发现和观察,其次才是它们的美观性、趣味性和设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