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调研时发现,虽然基础建设较为落后和匮乏,但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居民之间深厚的邻里关系,对目前生活的满足感以及社区活动的参与度都十分高。这让我们思考,这个使用频率高、使用者满意度也不低的场地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设计将以共同记忆的场所化为主题,贯彻执行与居民一起共同缔造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营造有价值感的生活。小区内的主要居民都是过去氮肥厂、发电厂之类的老国企的退休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后来在国家分配的宿舍里娶妻生子、定居于此。这是过去工作分配制度下形成人口流动形成了现在中国一个重要的人口特征:有的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有的受生活所迫,不得远离家乡,另谋出路,最后在工作的地方定居生活。“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先生在岭南写的一句词涌入了我的脑海,心安之处才是家乡,广州承载了小区居民的奋斗青春、漂泊岁月,早以随着汗水泪水融入了这片土地。因此,我们借用单樑(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于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提出“场所化概念”为本设计的理念,为居民的城市记忆与身份认同提供定居感,通过与居民一起共同缔造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营造有价值感的生活。 具体设计过程是将共同记忆场所化的过程,分为搜寻共同记忆、记忆场所化、场所记忆化三步。 搜寻共同记忆使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访谈、资料查询等方法,搜寻后发现其可分为时代记忆和地区记忆。设计前期查阅并收集广州市从化区关围新村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设计调查问卷关于小区居民对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公共空间相关态度,以及寻求他们所期待的公共空间改造意见。 设计小组于2021年10月前往从化区进行实地调研:①问卷与访谈相结合,询问社区内居民及工作人员等相关信息、公共空间使用情况、改造意见等。由于小区居民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我们采取问卷与访谈结合的调查方法,此次调研共派发100份问卷,回收89份,回收率为89%,访谈以小区居民及社区内工作人员为主。②现场勘查公共空间场地内现状,包括其中的功能分区、园林小品、植物景观、基础设施等,根据其现状作出相应改造升级。 与以往再现这些记忆方法不同的是,为实现记忆场所化,我们秉持着可持续的指导理念,从永久性情景再现和暂时性情景再现两个维度进行设计。永久性情景是指场地内设计的物理性装置,暂时性情景则是我们在设计时对物理性装置的摆放位置、形态等方面进行的有意识引导后营造出的活动情景,如时代摄影展、读书分享会、地域展示节、游廊框出的景等。 在场所记忆化上,我们选择文化参与性的儿童设施营建来体现,这一想法起源于实地调研时场地周围打闹的孩童,小区内没有像样的儿童游乐设施,可他们依旧玩的很开心,身旁的居民也不由自主被他们感染,一场新的记忆开始酝酿,是“垂髫”的美好童年,也是“黄发”的天伦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