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ntjaaaaaa 于 2024-9-18 08:19 编辑
项目简介: 黄冈市黄州城区长江岸线综合治理工程地处湖北省黄冈市,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城市之一,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城际交流便捷,潜在游客互通。 本项目通过水利-景观复合生态系统构建,遵循弹性设计理念,以突显城市滨水空间对当下城市健康发展以及长江岸线生态复绿需求的积极响应,发挥滨水景观在防洪安全、生态恢复、健康生活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复合作用,利用新技术优化原有硬质化堤防工程,达到全线提升长江岸线景观环境、保障水安全水生态以及带动周边城区活力发展的目标。 以“生态长江,自然江滩,休闲绿地”为设计定位,对接主要城市绿廊和主干道设置酹江月、满江红、望江南三大文化主题节点,形成赤壁生态轴、城市活力轴、文化休闲轴三大景观轴线,联动周边用地发展及业态分布,打造突出展现黄冈本土水文化特色的长江风光带(图1)。
图1 黄冈江滩公园鸟瞰图 设计思路: 一、问题与挑战 本工程建设范围南起黄州轮渡码头,北至赤壁村,东临沿江大道,西抵长江,全长约5.5km,面积约113.7公顷。沿线堤防路与护坡部分区段有破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硬质护坡缺乏生态性与景观性,功能单一;堤外具备江、林、滩等自然基底,但现状杂乱、生态环境破碎,滩地受到长江季节性水位变化带来的淹没问题影响;场地没有统一规划管理,缺乏配套设施,无法很好满足市民活动需求(图2)。 图2 场地现状分析 场地周边交通便捷,与沿江大道、赤壁大道、西湖一路、西湖三路等城市主干道对接(图3);周边景观资源和文化要素丰富,分布有东坡赤壁风景区、遗爱湖公园、宝塔公园、青砖湖公园等,通过对关键要素的整合和梳理,可提取出赤壁文化、东坡文化、长江文化以及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等作为设计支撑。 图3 场地现状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景观介入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防洪安全、生态恢复以及滨水空间复合功能开发等需求,同时也应当积极发挥场地在黄冈市整体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作用,积极响应城市健康发展,突显黄冈本土文化特色。
二、设计目标与理念 项目基于场地现状问题,从生态、生活、文化三个方面提出设计目标导向: 1、实现江滩复绿、生态教育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图4); 图4 黄冈江滩公园鸟瞰图 2、促进康养运动、服务市民休闲以丰富临江岸线功能(图5); 图5 黄冈江滩公园鸟瞰图 3、融入历史传承、文化熏陶以整合城市景观文化资源(图6) 图6 黄冈江滩公园满江红节点实景图 整体遵循弹性设计原则,营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韧性空间,使滨水景观能够抵御和适应水位变化影响、实现自我恢复与再生,以应对场地现状问题以及城市发展需求带来的挑战(图7)。 图7 设计理念
三、景观结构 以“生态长江,自然江滩,休闲绿地”为设计定位,形成“一带、两区、三轴、三节点”的景观格局。 一带:沿长江沿岸规划长江风光带,串联各个景观分区与节点(图8)。 两区:以内河为界划分林场与江滩绿地两大分区。 三轴:形成赤壁生态轴、城市活力轴、文化休闲轴三大景观轴线。 三节点:在长江干堤与城市主要轴线(主干道)交汇处规划三节点,分别是酹江月、满江红、望江南三大文化主题节点。 图8 总平面图与景观设计结构 赤壁生态轴——依托栖霞路,串联东坡赤壁风景区和赤壁港,规划赤壁生态绿廊,结合现有水利设施,强调生态修复功能,以生态涵养、湿地净化为主题(图9)。 图9 赤壁生态轴——酹江月节点鸟瞰图 城市活力轴——承接西湖一路,串联宝塔公园、青砖湖公园规划城市活力轴,带动周边社区联动发展,营造亲近自然的活力运动空间(图10)。 图10 城市活力轴——满江红节点鸟瞰图 文化休闲轴——链接西湖三路,呼应遗爱湖公园规划文化休闲轴,以水文化展示、水环境治理为设计理念,突出展现黄冈本土水文化特色(图11)。 图11 文化休闲轴——望江南节点鸟瞰图
四、设计策略 分级利用滩地——弹性应对汛期水位变化 图12 江滩景观分级设计分析图 根据堤防水位和场地高程打造堤顶路以及两级活动平台(图12),随着长江季节性水位变化形成不同的淹没性景观,多选用观赏型和耐淹植物,结合湿地和坑塘,提升岸线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韧性。多级游步道串联各个节点,提供骑行、漫步,远眺,亲水等多种休闲游赏方式,不仅保障了汛期和汛后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丰富游玩体验(图13-图17)。 图13 堤顶路实景图 图14 堤顶路生态护坡实景图 图15 多级活动广场实景图 图16 湿地坑塘实景图 图17 淹没性景观实景图
灵活设计空间和设施——平急两用转化场所功能 图18 基础服务设施分布分析图 充分利用现有空地,沿线置入运动、休闲、儿童活动等空间,在场地出入口附近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提升场地可达性(图18)。采用可移动的集装箱设置服务驿站,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保障日常后勤服务的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转化空间用于应对城市公共紧急事件,维护城市健康安全,做到平急两用(图19-图21)。 图19 自行车停车区域实景图 图20 林下休憩设施实景图 图21 体育运动场地实景图
构建绿道骨架——延展城市绿地系统 图22 道路系统分析图 通过堤顶路以及多级游步道与场地外部城市道路串联,构建黄冈城区绿道骨架,衔接遗爱湖公园、东坡赤壁等周边风景区和城市公园绿地,形成文化、休闲、康体等多主题游憩路径,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滨江绿色廊道(图22-图27)。 图23 多级绿道系统鸟瞰图 图24 堤顶路与城市道路实景图 图25 江滩内部主园路实景图 图26 堤顶路夜晚人群休闲活动 图27 堤顶路夜晚人群休闲活动 五、景观节点 从黄冈市赤壁文化、东坡文化以及古城历史中提取出经典词牌名作为主要节点名称,呼应“江”水,复现古人感慨风景,邀今人共赏,怀古望今...... 酹江月 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呼应本土东坡赤壁文化,还原作者谪居黄州时,看到此处壮丽风景感叹时光易逝,自己怀才不遇、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方案设计结合现有黄冈排涝泵站与排水闸,注重水利工程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充分利用坑塘水系规划湿地游赏空间与观景平台,搭配种植涵养林,强调生态修复功能(图28-图30)。 图28 排水闸实景图 图29 内河水景与对岸林场 图30 湿地游赏园实景图
满江红 源于南宋词人戴复古的宋词《满江红·赤壁怀古》,表达作者途径赤壁矶寻访遗迹时对三国赤壁之战的缅怀。设计以大气流畅的线性道路串联各类运动球场与游憩活动场地,塑造满足多人群受用的滨水游憩运动空间,搭配种植红枫,三角枫,石楠等红叶植物,与满江红的命名相呼应,烘托作者忧国伤时之情以及感叹兴亡的思古之念(图31-图34)。 图31 活动广场实景图 图32 儿童活动场地实景图 图33 运动场地实景图 图34 江滩公园夜晚人群休闲活动实景图
望江南 该区域是黄冈中心城区,也是场地中最好且唯一的一线临江区域,直面鄂州江滩。以黄冈长江干支流为元素设置水文化地景,以景观艺术性的手法设计水位信息展示标识,突出本土水文化特色,强调市民科普教育的功能(图35-图39)。 图35 江滩公园望江南入口广场实景图 图36 望江南二级平台实景图 图37 水位信息展示标识实景图 图38 广场休憩空间实景图 图39 对景鄂州西山风景区实景图
施工过程: 2020年10月一期工程开工建设,2021年7月1日开园。(图40) 施工工程包括堤防硬护坡生态化改造、堤顶防汛道路修复、江滩景观提升。 图40 江滩施工过程
创新技术: 1、一种不破坏已建堤防硬质护坡完整性的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对于硬护坡结构基本完好区段,首先对硬护坡表面进行坡面清理,清除表面淤积物、杂草、杂物。对施工缝之间的缝隙清除淤积物、杂草、杂物,并重新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搭建框格梁填铺土层后,再铺筑联锁式生态砖进行复绿施工(图41)。 连锁砖生态复绿可以通过植物的根系起到锚固作用,同时具备降雨截留、舒缓地表径流并削弱雨水侵蚀等作用。另一方面,护坡生态复绿使得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同时呈现良好的景观效果(图42)。 图41 生态护坡施工过程 图42 生态护坡实景图 2、一种适应季节性水位变化的堤外江滩植被结构 场地位于长江沿岸,受到长江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较大。因此一线临江的二级平台和外部自然江滩区域每年面临较高的被淹风险,这对于场地植物设计有着较大挑战。因此本项目对植物的耐淹性以及其他特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植物的耐淹能力、根系状况、树形以及乡土植物树种等多方面筛选适宜树种,充分考虑植物对于江滩环境的适应性和景观的弹性,最大程度缩减场地后期维护成本(图43-图44)。 图43 江滩植被汛期水淹前后对比 图44 江滩淹没性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