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致力于传承南宁地域特色——缸瓦窑文化(具有300年的历史,包含清朝时期“那黄窑”和民国时期“缸瓦窑”的文化,现被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录);缓解广西流域性洪水,提高场地容水、调洪能力;使得消落带空间合理化。满足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自然生态保护教育基地的建设需求,城市文化内涵提升需求,中小学户外拓展教育需求。本案取名“物影藏水”,意为缸瓦窑文化的影子与隐藏的河水。设计方案将制作“缸瓦”的制作工序与生态景观方法论相结合,使用“物影摄像”展示手法,把缸瓦窑文化投射至景观载体上,给缸瓦窑文化注入新活力。“藏水”取自中 国古典造景技艺之一的"理水"的美学意境,并结合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海绵城市)概念,给予“河水自如呼吸的能力”。以景观叙事逻辑展示手法,将缸瓦窑13道制作工序,演变为具有传承功能的13个景观节点,将虚拟的制作时间演变为贯串节点景观轴线,打造一个贯串古今、寓教于玩、生态重塑的,具有教育功能、传承功能、蓄水调洪功能的多功能湿地公园。在造景中创造气韵生动的生境、画境、意境。打造适应性生态驳岸的生境,创造“一步一景”的画境,营造“景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本案着重将缸瓦窑文化融入到生态景观中,把景观要素做为缸瓦窑新的生命载体,既使生态湿地具有人文特征,又使得两者相互融合并升华。打造一个既能传承缸瓦窑文化,又具备生态自我调节功能的高品质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育示范点与城市文化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