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与大山的对话——云台山·云岚逅院

2023-09-25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1983 0 0

阡上景观

积分:28

私信

本帖最后由 阡上景观 于 2023-9-26 17:29 编辑


▲大山环绕逅院

大山脚下有人家——云岚逅院位于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旁。作为民宿项目,以大山为背景,我们希望营造返璞归真、朴实自然的环境。在这里,可以卸下生活的重担,远离城市的喧哗,尽情享受生活的朴实无华。


▲平面图

▲西院入口

▲南院入口

▲北院林下空间

01.主客有序,心存敬畏

云台山绵延几百公里,在不断变迁的地球环境中,或许已经存在几亿年之久,相比于只有几千年的人类历史来讲,它才是此地真正的主人,云岚逅院相比于云台山的尺度也是微不足道的。项目起始时我们便意识到,设计应该顺应场地,因势而为。我们要做的是发现场地之美,寻求与加强场地和大山的关系。


▲大山主导场地氛围

▲大山脚下的西院

▲以大山为背景的南院

02.发现问题,寻找场地之美

场地环绕建筑自然而成西、南、北三个院落空间。西院正对通往景区的主干道,是未来的主要入口。这里地势比南院高4米,北侧有5棵杏树成排生长,恰好与建筑呈垂直关系,南侧也有两棵杏树长势很好。这些杏树是场地的灵魂,也是未来撑起空间的骨架树。我们设想这个院子是未来游客初见大山的地方,如何将大山展现给游客或者说游客以什么方式看见大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现状杏树(设计前)

▲入口围绕现状杏树设置毛石台和台阶

南院紧邻通往村落的主道路,它以大山为背景,是建筑的主要朝向面。此地正对一片茂密的柏树林,西侧内凹处是邻居家山墙面。这里被大山包裹,一种静谧的力量感主导着整个院落。


▲从室内看到现状柏树林(设计前)

▲两道不同材质的景墙增强空间层次感

北院更靠近大山,地势北高南低,成片的杏树林覆盖着场地。这里是连接大山和建筑的纽带,更适合人走进大山,走进自然。


▲现状组团杏树(设计前)

▲林下休闲空间

03.与大山对话 ,顺势而为

看见大山——被大山包裹——走进大山,这三个庭院的氛围已经明确。我们努力克制自己的设计欲望,尽量退到幕后,用极少的语言去建立场地与大山的关系。

西院

经过粗糙的毛石景墙,走过四步台阶,嘈杂的环境被隔离在外。缓缓步入银杏林,透过稀疏的枝叶,依稀可见云台山的轮廓。踏上凹凸的毛石台,感受到大山肌理的同时,山的雄壮身姿也清晰可见。潺潺的流水诉说着此地的幽静,长长的水渠引导人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建筑。


▲西院入口

▲入口围绕现状杏树设置毛石台和台阶

▲轻松休闲的氛围

▲静谧的林下空间

▲毛石台及水渠

▲水渠嵌入毛石台中

▲长长的水渠引导人进入

▲从建筑对望跌水

▲景墙不同质感的对比

▲水渠穿插进建筑内院

5棵成排的杏树被白墙阻隔在外,成为空间的背景。靠近入口的杏树被毛石台包裹,彰显着场地朴实的特质。这里是大山的舞台,乍到此地,初识云台山,更觉意犹未尽,也对大山充满好奇。

▲白墙分割内外空间

▲石台包裹现状杏树

南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或许更能表达这里的氛围。河石砌筑的景墙与白墙交错形成入口形象,一粗一细的对比相得益彰。场地中心的梯形草坪通过假透视的原理增强场地与外围现状柏树林的关系,同时也在视觉上拉大了场地的空间感受。落英缤纷时节成排的樱花林也成为打卡点。


▲曲折幽静的小路吸引人进入

▲几何化的处理方式

▲幽静的林下小道

▲餐厅外的水景(方案草图)

▲梯形几何化的处理方式增强空间的景深感(方案草图)

北院

这里没有围墙,是大山向南延伸的一部分,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院,更像园。我们顺应场地,台地式处理,地面铺设碎石和草坪,让人更方便的进入自然,亲近自然。

▲台地化的处理

▲走进自然,轻松的处理方式

▲山脚下的乐趣(方案草图)

▲杏熟了,洒落一地

04.低成本,低技术

  与传统的地产项目不同,业主是当地农民,施工人员也是当地农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因为认知的差异,产生过很多分歧,相互之间也很难理解。他们看不懂图纸,甚至放线都是设计师带着工人完成。最少的土方量、简单、易做被反复提及。来回拉扯之后我们也理解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很难做到精细,只能随“野”就“野”,这或许也是民宿的魅力所在。


▲餐厅外的水景,低技处理
  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有意外之喜,比如说南院的景墙,我们的本意是想用杂色的方形毛石砌筑,反复寻找材料都无下文,反而当地随处可见的河石却成意外收获。

▲河石砌筑的景墙

西院毛石台我们最初也是想用厚重的毛石块铺设,因为成本高和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业主一度想用小青砖替换。我们则认为如果替换成小青砖的话整个氛围就会大打折扣,无法接住大山散发出来的力量感,所以我们一直十分坚定的要用毛石。一度僵持之后,业主终于在当地找到一种板状的灰色毛石,最终的效果也是比较满意的。

▲地面铺设毛石块需要花很大精力找平(施工过程)

▲粗糙质感的石台使人感受到大山的肌理

北院的设计,起初设想用成排的杏树序列排布产生延伸到大山的感觉,经过反复修改最终采用最低干预的设计却是最贴切的处理方式。


▲顺势而为,台地处理高差

▲碎石、现状树、外摆位,最低干预的的处理方式








使用道具 举报

阡上景观

积分:28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