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聚焦于木拱廊桥互承结构的现代转译策略,以月山村村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深入探讨了廊桥互承结构当代乡村公共空间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 对于廊桥互承结构具体的转译策略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材料与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现代材料的替换,如钢材和现代木材,以提升建筑的耐久性和适应性,同时保留传统木构建筑的视觉效果。采用现代化的杆件连接构造,相比传统的榫卯更为经济且耐久,并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手段,通过装配化设计降低成本,确保木构件的精密度和连接节点的稳固性,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 (二)结构传承与创新:通过拆解廊桥的互承结构片段,可以形成现代化的新型互承结构体系,既可以看出廊桥的身影,且具备现代建筑的简约风格,还能实现当代空间需求。包括对称性结构和片段化的非对称结构体系,以及互承结构与桁架或框架等结构体系的融合策略,使其在空间布局上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三)空间布局优化与功能拓展:互承结构所形成的单体空间需要进行多重组合,每个空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满足了多种公共活动的需求。 (四)文化传承与地域特色:互承结构的运用不能独立于环境而脱节,不能仅考虑互承结构进行设计,必须充分结合当地的材料,考虑色彩搭配和整体造型等等,深刻尊重地域文化,是在原有的风貌中隐入互承结构,而不是使其独立显得突兀。 月山村村民活动中心的设计通过对传统木拱廊桥互承结构的现代转译,实现了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在结构、材料、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还传承和发扬了地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