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陆海模印,生汐织城--基于建构模元协同和生态梯级补偿的天津市塘沽南站片区更新计划

2025-07-19 发布
首页 / 课程设计 76 0 0

13379204049

积分:1

私信

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这片区域是小型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乐园。海水褪去后,礁石、泥沙中留下的蟹类、贝类、小型鱼类、软体动物等,会在此地短暂停留,它们的存在吸引多种海鸟前来觅食,而海鸟的活动同时又为在沿海生活的植物群落带来了繁衍生息的机会。潮间带是沿海片区生物多样性活力的重要来源,同时,它也是一种干湿并存、基于复杂食物链丰富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城市建设思路——人工潮间带。
本次设计基地选择在天然湿地退化严重的海河入海口区域,同时基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于家堡-响螺湾片区优越的经济基础与政策倾斜,从可持续设计理念出发,作出用自然手段将生态要素植入科创办公,进而产生广泛持久的人才吸引力与经济发展动力的尝试。
设计以滨海站为人流动力来源、茱莉亚音乐学院与塘沽南站旧址为文化基调、宝龙广场及其公寓为商业基础、生态化建设为产业导向、切实改善空间使用者的日常体验为设计初衷,在于家堡滨河公园及其周边片区建立集生命科学科创办公、科教、文旅、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生态城市试验区。
设计以“站——城——河”为设计核心;基于滨海站至海河的视觉通廊设立交通、空间与景观的主要轴线;基于“前沿科创办公——活力科教中心”的“产——学”一体化构思设立交通、空间与景观的次级轴线;围绕两级轴线设计“绿带”,串联主要功能区,并在西部联系海河形成小型“人工潮间带”,不仅将场地地面绿化紧密联结,也通过人工潮间带对鸟类的吸引,在三维层面将建筑内嵌的“绿盒”与外界联系起来,参与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演替与四季更迭。至此,片区内形成“三心、两轴、一带”的设计格局。
高密度办公区中真实存在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态要素,不仅是改善办公人群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也是吸引各地人才加入、为片区注入持续发展活力的“触媒”。正如《赤壁赋》所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使用道具 举报

13379204049

积分:1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