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陶山村,是百村富民工程试点村。村内有窑洞300余口,主要宗祠保存完好,地形起伏大,主要作物为山核桃、柿子、野山椒等,村落特色明显,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但现如今村落经济并不景气,游客吃住很不方便。我们总结了以下问题:1.游线过短,且不闭合;2.窑洞荒废,特色浪费;3.景观杂乱,缺少层次;4.主客隔离,文化闭塞。
我们分析,文化与环境是陶山村吸引游客的两大要素。想要做到村民与游客互利,人类与自然共生,模块化的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从共享的理念出发,我们的模块必须要具备吸引游人和村民前来对话的功能,又不能大幅改动原生的村貌。为此,我们提出了延脉、顺络、通穴三大策略,通过拆、改、建的方式,以少变应多变,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将设计最大化的服务于人。
改造无疑是一次人工的介入,但也是一次柔性的保护更新。我们希望这次改造能解决现存的问题,实现物质与精神层面复合的、多样的却又和谐一致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