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541743438 于 2017-7-26 08:48 编辑
杭州市横槎村如今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盲目追求城镇化的问题,其中,村里原本富有生活特色的传统水渠正面临消失的风险。我们通过对横槎村传统水渠的解读,结合当地水渠运作系统和营造智慧,将其改造成一条复合功能的线性水景观,满足村民和游客的现实需求,让传统水路系统在当下能焕发生机,使水真正回归生活。 水渠沿线分布有数个水埠,供村民洗衣洗菜。水埠和周边建筑、农田关系密切,成为连接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纽带,也是村民日常交流和休息的空间,成为反映村名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对水埠的解读,我们总结出其主要的空间类型——长、错、短、围、对、跨等形式,为之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在前文提到的六种埠头空间形式的基础上,在水渠沿线挑选几个节点,针对各处的问题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串联起水渠两侧的农田和公共空间,复合型功能来满足游客游玩需求。游客聚集的大坝就是这线性景观的起点,以水田、埠头的水渠为游线,最终通往村外的山谷梯田,形成一条富有当地性的复合功能线性景观带,希望以此满足游客游玩的现实需求,加强游客与村民的互动交流,在增加村子活力的同时增强村民的水文化自信。 设计的主旨在于让横槎村特有的用水系统重新被人们发现以及重视,通过设计让传统的水系运作方式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村民和游客在参与和游玩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究其运作方式的过程,从中能潜移默化地了解并感受到乡村用水系统地智慧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