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湿地的范围大幅度缩减。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城市发展和湿地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湿地公园设计规划的首要问题。 本次规划设计以中山翠亨湿地为基地,对其进行规划设计。该基地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横门水道珠江口的咸淡水交汇处,包括横门西水道水域、红树林、水道两侧沼泽、农业种植区和滩涂湿地。规划面积为625.6公顷,长5.4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 395.44 公顷,湿地占总面积的 63.21%。本设计对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确立核心问题,挖掘基地区位特点,结合生态恢复策略、科普教育体系建设、区域文化植入等,进行主题的拟定及内容的深化。本设计主题为“夹缝新生”,设计主要从湿地生境的恢复与改善、场地生态抗干扰能力的提升、社会功能的赋予三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营造一个在城市不断发展的“夹缝”中缓解各方矛盾,获得生态环境“新生”的集湿地游览、科普教育、环境监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湿地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湿地的范围大幅度缩减。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城市发展和湿地环境保护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湿地公园设计规划的首要问题。 本次规划设计以中山翠亨湿地为基地,对其进行规划设计。该基地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横门水道珠江口的咸淡水交汇处,包括横门西水道水域、红树林、水道两侧沼泽、农业种植区和滩涂湿地。规划面积为625.6公顷,长5.4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 395.44 公顷,湿地占总面积的 63.21%。本设计对场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确立核心问题,挖掘基地区位特点,结合生态恢复策略、科普教育体系建设、区域文化植入等,进行主题的拟定及内容的深化。本设计主题为“夹缝新生”,设计主要从湿地生境的恢复与改善、场地生态抗干扰能力的提升、社会功能的赋予三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营造一个在城市不断发展的“夹缝”中缓解各方矛盾,获得生态环境“新生”的集湿地游览、科普教育、环境监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