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纪晗 于 2017-6-13 10:21 编辑
“从林归鸟鸣,湖色悦人心” ——南京大胜关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1. 选题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原生植被几乎消亡,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和身心再生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健全城市生态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而我国目前多数公园过于强调美化和造景,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因此,如何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区,恢复和重建乡土动植物种群,满足住区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建造生态公园是重要途径。 2.选题依据 大胜关公园位于河西南位于河西南鱼嘴商务区待建绿地。根据2016年4月颁布的《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胜关公园将打造体现生态的城市综合公园,场地面积19.88公顷。北侧为扬子江大道,靠长江沿岸湿地和山林,与北部的江心洲鼋头石湿地风景区隔江对望。西邻鱼嘴湿地公园,东侧为城市医院、商业区和居住区。 结合大胜关公园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组成员对设计场地进行多次实地勘察调研,通过现场注记,照片采集等获得一手资料,分析场地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得设计灵感,为后期设计奠定基础。 3.设计主题及其原则 3.1设计主题 南京大胜关公园规划设计以“丛林归鸟鸣,湖色悦人心”为主题,从“生态、人居、科教”三个层面上的规划设计。该主题受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句启发,其表现了山光水色使飞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使人心空灵开阔;说明自然山水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暗示人应该保持本真,逍遥适世。而南京大胜关公园想要表达的是鸟与人在此处得以“回归”,“丛林归鸟鸣,湖色悦人心”前者是回归栖身住所,后者是回归自然,回归本心。希望在喧嚣的大都市环境下,人与生物都能在此处得以释然,得以沉淀。 3.2设计原则 整个方案的规划设计遵循着生态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特色原则、尊重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和适地适树原则。以自然生态为主导的造园指导思想,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肺”功能。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将人居和生态放到同一高度去思考,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将人文历史元素融入进去,力求打造一个将自然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放大并兼顾人类活动需求的城市生态公园。 南京大胜关公园的植物造景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在尊重原有场地的基础上,优先对场地内植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再根据各区域性质划分构建不同种类的植物群落景观。注意常绿、色叶、观花、观果、芳香等各类植物品种的搭配调节,做到整个园内季相变化丰富,四季有景可观,并形成时节的主题植物区。 竖向设计时首先考虑到场地原有地形的条件,根据其原有地形进行性质划分,将低洼地域整理成水系,并利用起伏的土堆进行微地形设计和改造,平坦地域设计成人类活动集散等场所。 4 毕业设计成果 景观结构规划:规划采用“一纵、两横、多功能片区”。 1功能布局 1)“一纵” 以“人居”为主题,致力于打造“愉悦,放松”的生活方式,整个轴线为园区内的“动”感区,以人群聚集式活动和体验为主,包括主入口集散活动广场区、滨湖亲子互动沙趣园和商业活动休憩区等,让人们在这里联系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使人与人的关系更融洽和谐。 2)“ 两横” 西线是以“科教”为主题的科普教育轴线。 东线是以生态、水循环为主题的观赏体验轴线。 3)“多功能片区” 结合公园的地理位置、场地现状和功能要求,针对不同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多功能片区,形成丰富多样、统一协调的整体景观效果。整体分为五个大片区、多个小片区。五个大片区分别为:入口服务区、临水体验区、生态汇水区、林带防护保育区、商业活动区。 5 设计的创新点 5.1 设计理念的提炼 南京大胜关公园的设计主题是“丛林归鸟鸣,湖色悦人心”。将利用植物资源和生物资源,营造自然生态的意境,同时将水体景观和人群活动紧密结合,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生态、人居、科教”为一体的城市复合体验式公园,让整个河西高速紧张发展下所有面临巨大压力的人群放慢脚步,走进自然,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慢生活节奏。 5.2 方案设计 本方案设计依照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景点的分布,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功能分区及景观布置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公园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突出“生态、人居、科教”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特点。 5.3 平面结构布局部分 结合公园的地理位置、场地现状和功能要求,针对不同的地形特点,合理布局多功能片区,形成丰富多样、统一协调的整体景观效果。总体规划采用“一纵、两横、多功能片区”。整体分为五个大片区、多个小片区。五个大片区分别为:入口广场区、湖畔风景区、生态汇水区、外围绿地屏障区、商业活动区。 5.3.1 入口广场区 入口开放区位于场地西南角,包括大胜关生态广场和服务管理区,主要起到连接公园内外部的作用。大胜关生态广场由于设置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既能起到集散作用,又能给有不同活动需求的人群提供活动场地。同时,作为公园的“窗口”和“门面”,这一区域也通过流水景墙、芦苇迷踪等景观节点起到宣传生态水文化和生态理念的文化科普作用。 5.3.2 湖畔风景区 水体不仅可以调节园内的小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同时为公众提供亲水体验,满足人们的亲水心理。人们可以通过水文化长廊、观景茶室、观演退水平台、亲子沙趣园等不同的景观节点融入其中,体现出该区域生态体验、生态文化教育的使用功能。如景观茶室、观水平台、沙趣园营造了很好的休憩娱乐环境,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群体还可以利用亲水平台来进行诸如广场舞、练剑、打太极等锻炼身体的活动;而沙趣园则可以供孩子尽情玩耍。 5.3.3 生态汇水区 根据场地中原先散落的水域进行综合改造,我们打造了一个水域面积1.5公顷的人工湖泊以及长1000米左右的生态小溪(贯穿于生态汇水区)。在这里主要是通过绿地、树木、溪流来营造出一份自然式的恬静并利用微地形的处理来实现移步换景的效果。该区域西北侧为阳光大草坪,当阳光和煦,气温适宜时,人们可以在草坪上放风筝、露营,或是找个坡地坐下来观景。雨水花园、生态海绵示范园等节点借鉴了“下沉式绿地”的设计理念,主要起到生态保护与自我修复的功能。 5.3.4外围绿地屏障区 本区域主要是利用植物群落来隔离外界的干扰,起到承担生态屏障和保护的作用。由于场地北部紧邻扬子江大道,我们利用微地形处理使得场地与外部分割开来,一来隔离高速路的污染和噪音,营造一个宁静、空气清新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来林地给一些野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休憩环境;三来我们也利用山体安排健身步道、登山步道等来打造爬坡登山的生态体验。 5.3.5商业活动区 考虑到本场地西侧为鱼嘴商务大楼,所以该功能区主要是起到衔接生态区与商务区的作用。同时,为了匹配商务区的现代化建筑风格以及满足商务区办公人员的休闲活动需求,本区域的铺装主要以硬质铺装为主,再辅以种植池、镜面水景、活动喷泉等现代景观元素,来营造商业广场氛围。中心广场采用了下沉式广场的形式,下沉式广场作为一种新的设计形式,使得广场空间富有层次性和变化性,并使空间更加立体,这种广场处理手法已经成为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