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东莞滨海湾新区滨海景观长廊规划设计

2020-10-09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4908 0 0

wadistudio

积分:11

私信

本帖最后由 wadistudio 于 2020-10-9 16:58 编辑

“基于自然的”湾区发展解决方案
---东莞滨海湾新区滨海景观长廊规划设计

项目建设背景和条件
      东莞是众多河网水系与海洋交汇融合之地,滨海湾新区则是这座城市未来面向海洋发展“第一弯”,也是生态与门户价值极高,是具有文脉、水脉、城脉的三脉交汇之地,集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创新核心的三大优势于一体的滨海地区,是未来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最佳实践地区。
      虽然大湾区拥有三角洲自然条件带来的优质自然资源,但快速的城市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气候变化以及水量和水质的不断恶化,使滨海岸线作为城市和海洋的交界面生态本底多样而脆弱,如何保护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是珠三角大湾区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命题。   

      水环境问题:滨海新区水系纵横成网,主要水系均遭受城市和农业的长期污染,普遍呈五类或劣五类,威远岛、沙角半岛以及交椅湾的水质监测显示近年来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都超标数倍。近海的水质均为劣四类水质。未来通过污水收集进入扩容或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但处理完的尾水仍然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要求,地下水受海水入侵影响,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规划区内的厂区搬迁后将遗留污染土壤,对后期的土地利用构成风险。河涌坡降大沿程短易形成短时山洪,城市存在众多低洼下沉区域,排水标准较低,众多因素叠加后多 形成内涝灾害,未来城市开发后径流系数进一步增加,将形成更大量的洪量,对于城市未来的排蓄系统将是巨大的考验。

      岸城割裂问题:东莞滨海岸线经历往复变迁过程,历史上先后由滨海湿地孕育出浓厚的海上农耕文明和海防文化,部分岸线逐渐从自然岸线开垦为农业岸线;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滨海片区多处入海口割裂,河涌阻断,原本良好的景观连续性和视觉体验被破坏,且填海带动城市空间扩张的行为,逐渐割裂了城市与海的关系,形成了大规模单一化的工业岸线。

      文化遗产衰落问题炮台、硝烟池等近代资源,电厂、 玻璃厂等现代基础设施资源,拥有着较为完整的复合生态人文、古为今用的资源脉络;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海洋文明的演变正逐渐减淡农业文明的痕迹,迫使工业发展转型,使之不能得到有效的记忆、认知和传承。

基于自然的设计策略
     景观设计团队认为滨海湾新区发展的总目标应该是创新的绿色发展模式,即基于自然的规律、塑造“活力”x“韧性力”x“生命力”三力复合的的滨海发展平衡。东莞滨海新区岸线具备天然的潜力告别传统的方式来修复和治理生态系统,创新的建立和城市发展同步成长的新的平衡。以景观和生态为框架和触媒激活城市发展的动力。

生态廊道网络构建
      1)两栖海绵源点:在延续原有水系统肌理的基础上,在城市中通过初期雨水调蓄、无管网化自然排水、河涌滨水滤池建设、水体原位修复、红树林滩地复育等方式,利用城市景观空间降低污染,提升受污染的水质、保障海洋水环境不断向好转变。选取创新发展社区和城市中心作为海绵城市试点,有效解决源头地块积水、水资源循环利用、 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
      2)多重韧性岸线:滨海城市建设首要是保障海岸线的安全。改变提升防浪大堤和提高填海区域的标高的单一措施,利用生态岛、沙洲、红树林潮间带的修复,将多样而弹性的岸线作为滨海新城廊道和海洋的交界,软化扩大滨海边界、增加红树林湿地和生态滩涂保障防潮安全。理解并利用潮汐和湿地的自然力量,缓和来自海洋的巨大能量,能够更好的抵抗来自海洋的风险。采取去工程化措施,修复海岸生境,维护滨海独特的咸淡水生态系统。
   
     3)蓝绿廊道网络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城市风廊原理,将山海林田滩等自然资源整合进城市廊道网络,使所有生态敏感地带得到预留,向海而生一张完整的廊道、斑块和基质生态网络,成为未来滨海新城景观廊道的主要特征。
     一张综合的生态框架构成了新城的绿色基础设施。生态框架将具备利用自然和自然系统的力量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作出回应,也将与明日的新滨海景观产生共鸣。

活力岸线和景观设计
     滨海湾新区在由“背海御敌”向“拥湾汇聚”转变过程中,新的岸线同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留存着诸如海战人文岸线、滨水 生活岸线、农林生态岸线,工业岸线、填海修复岸线等,通过对接腹地功能,形成多样化的驳岸景观类型。柔性岸线,生态缓冲;台型岸线,趣味亲水。建筑设计、栈道布局、活动空间、缓冲带等有机与海堤设计相结合,安全功能多元化。





       构建滨海体验与慢行系统:规划在岸线全段建立连续的慢行交通网络,塑造湾区层面品质慢行空间。慢行系统由自行车和步行系统组成,并基于廊桥、海上、空中、滨海等多维度的空间形象展示界面,纵深形成湾区层面居住、工作、旅游休闲联系的绿色网络,其中滨海30公里步行路径是未来新区海岸带的核心慢行路径。
       威远岛:主要结合山地公园打造漫步登山道和环岛的两栖旅游路线,串联沿途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
沙角半岛:围绕总部经济为重点打造景观长廊慢行通道,并联动西部渔港特色旅游小镇,中部田园城市和东部的红树林湿地公园,打造极具滨海湿地和田园城市风貌的慢行体验;
      交椅湾:片区依托南部临河面海和东西两侧湿地公园环绕的特征,引导渐入式的步行网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运动的场所。汇通古今地区的文化长廊。
       新区传承诸多的文化记忆,从疍家文化、岭南风貌,海战文化到如今的工业文明和 海洋文明,通过复合文化与旅游线路、发展脉络,形成文化的时空长廊,利用基地对外互联互通的区位优势,建立商贸与文旅特色窗口,打造大湾区文化IP。

九大公园群落

      公园是承载人们日常生态休闲活动的主要空间节点,我们在廊道网络和岸线再生基础上通过打造九大公园群落,构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景观长廊公园体系。


0 鸟瞰图s.jpg (565.85 KB, 下载次数: 1291)

鸟瞰图

鸟瞰图

image.png (62.86 KB, 下载次数: 1190)

image.png

使用道具 举报

wadistudio

积分:11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