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南京郑和公园景观更新设计

2017-06-07 发布
首页 / 毕业设计 2762 0 0

Yoki

积分:9

私信

1 基地分析
1.1 项目概况
   郑和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区位于南京市中心位置。郑和公园所在的洪武路街道,方圆2公里内几乎无其他绿地,在市中心用地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郑和公园使用率极高。郑和公园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包括郑和纪念馆在内)。南京郑和公园始建于1953年,2005经改建后,郑和公园由原有老园区及新增的航海广场、指南针广场组成。调查显示公园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市中心的居民,尤其集中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公园早上、下午和晚上几乎都有人在活动,使用频率很高,在公园环境日益变差、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高使用频率,这缘于市中心绿地空间的极度紧张。因此郑和公园的改造十分重要。
1.2 现状分析
(1)空间分析  郑和公园整体使用性很高,然而园内的使用频率分布极不合理。铺装场地与使用频率不成正比,铺装多的指南针广场和航海广场反而使用的人少,老园区内只有植草砖的场地却是游客常去的地方。指南针广场和航海广场大面积铺装空间使用率较低;而园内活动最集中的双抱廊游人众多,休憩设施严重不足。柳桃堤和松涛园内由于活动人数过多,在2005年改造时增设了植草砖以保护地被。这样的处理方案并不能根本解决老园区内活动场地稀缺的问题。
(2)游人活动及需求分析 郑和公园内游客主要集中在老园区内活动主要围绕着滨水空间展开,尤其是双抱廊及柳桃堤处。园外侧的航海广场和指南针广场是通过型空间,少有人停留,几乎都是匆匆而过的行人。
调研中发现游人主要以下几类活动需求:一,观景游览,包括学生参观、散步休闲。二,运动健身,包括锻炼身体、跳广场舞、打太极、遛狗遛鸟。三,休闲娱乐,下棋打牌、闲聊交谈、水边垂钓等。后期改造的公园功能布局必须要满足以上这些活动需求。同时,调研中也发现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如利用水体涮洗拖把、低矮树枝挂放个人物品、利用树枝锻炼等,应通过设计解决矛盾,引导游人文明观游。
(3)交通及铺装分析  郑和公园采用圆弧状主园路,同时以各类二级游步道联系各空间。郑和公园内仅有一条主园路,由于采用卵石与光滑石材两种材质铺设导致崎岖不平,坐轮椅的老人和推婴儿车的家长无法进入老园区内活动。二级游步道设置较杂乱,线路设计不合理。铺装分布不合理,使用率高的场地无铺装,仅有植草砖,大面积铺装场地使用率很低。航海广场及指南针广场铺装过于空旷,形式单一,利用率低。广场上设施过少,大面积广场上没有林荫下或带挡雨棚的坐凳。老园区内仅有植草砖铺设的活动场地,空间划分杂乱,铺装与道路系统混乱。活动场地与道路连接处被植物阻隔。
(4)植物及水体分析  航海广场及指南针广场上几乎没有植被,与城市道路间未做绿化隔离,仅有城市道路旁的行道树,导致园内外活动相互影响。广场内部缺少植物增加绿荫量,使得可供人休憩停留的地方过少。老园区是最原始的园子,风格古典,植物种类多、数量大,但由于管理保养不当,植物种植较为杂乱,效果不够理想。整个公园内缺少春花植物。郑和公园原有水体水质较差,但形式较好,后期改造保留其原有形式,根据铺装布置适当修改驳岸线。
2 设计思路
   改造使用统一基底、明确功能、凸显特色的改造方法。郑和公园最大的问题是新老园区的割裂,包括园路及铺装在内各要素风格上大有不同。以统一的铺装作为面质基底,选择风格颜色相近的大面积铺装,使新老园区融为一体,提升其整体性。公园的核心在于使用,根据周边活动人群的特征及活动需求,对公园整体的功能重新定义,明确各区块功能,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活动场地,动静分离,提高活动质量,合理引导人流,防止不同类型的活动相互影响。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打造郑和公园的特色文化,将航海文化特色凸显,利用构筑物增加竖向设计,升级文化体验,凸显公园主题。
   依托于原有的历史文化、原有的植被群落,旨在打造一个体现郑和航海文化、具有人文特色,以纪念、休闲、生态为一体的城市街头公园。即打造其成为以既符合当代人生活节奏、又保留其原有场所精神,以纪念传承历史为主题,符合弹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的风景优美文化休闲的城市绿核。
3 设计内容
       为保持公园原有场所精神,采用曲线形式构图。波浪式的线型是海浪的抽象化表现。指南针广场设为公园主入口,与郑和雕像形成一条景观轴线,与航海广场的文化线形成一片历史纪念区。同时通过郑和雕像的转折,巧妙地实现了景观轴线的改向。航海广场及指南针广场上加强竖向设计,郑和雕像前的花坛水池景观带、配合航海路线设置的景墙及景架,使得文化特色彰显。园内根据不同需求,专设活动区域,实现动静分离,活动互不影响。园内设置历史纪念区、亲水娱乐区、运动休闲区、安静休憩区,为滨水垂钓的游人专设垂钓观景台,保证活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空间布局形成“两轴、一带、一中心”的景观结构。两轴为历史纪念轴与水景观赏轴一带为休闲活动带、一中心为中心水景区。
利用新增加的微地形树池,改造为断开的种植池,使得雨水可以渗透。园路铺装采用透水性铺装。园内植物种植组团以植草洼地形式组织。通过各种低影响开发手段,响应海绵城市号召,最大限度利用城市中心绿地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1)指南针广场改造  保留其原有罗盘形式,增设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将原有喷泉改为旱喷,以便行人通行及非节庆日期间的日常活动;调整郑和雕像景观带,在郑和雕像前设置花坛水池景观带,保证雕像与人的视角在合适的范围内,增强了空间的仪式感;旱喷与廊架的合理布置,将旱喷布置在船型廊架间。
      (2)航海广场改造  延续航海主题,对航海路线做抽象化处理。考虑到周边的太平巷幼儿园,将文化纪念与儿童娱乐二者结合;通过景墙、景架将原有大范围空间划分为小空间,通过不同的小面积铺装加强小空间的尺度,符合边缘效应及人的私密性心理;通过微地形和低矮植被加强视线遮挡,消除园内外活动的相互干扰。同时增加空间的趣味性;保留其原有行道树,增设春花植物,加强入口景观营造。
     (3)亲水娱乐区改造  将原有松涛园和微地形植被一部分,联合观景最佳点打造亲水娱乐区。亲水娱乐区分为三个片区,休闲垂钓区、亲水区、及休憩远眺区。在园内最佳观景点设置木质平台上设伞亭,供游人观景欣赏。亲水区及休憩远眺区由曲线铺装与折线木质平台构成。折线平台抽象与郑和宝船轮廓,如同一艘宝船停靠与岸边。
     (4)运动休闲区改造  柳桃堤是原有公园中除双抱廊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且离居民区入口较近,在此处设置铺装,增设服务设施,符合游人行为痕迹。区域内设置高差,一方面符合亲水需要,另一方面划分树阵广场与健身活动区。
     (5)安静休憩区改造  保留原有三宝亭,设置安静休憩区,增加植被覆盖、多使用色叶植物,遮挡视线的乔木的移栽,充分利用三宝亭登高远眺。

使用道具 举报

Yoki

积分:9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