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思考
1.1规划策略与思考
1.1.1资源整合,生态营建
建设稳定的生态格局。
(1) 山水格局: 将河道整体贯通,形成 一个整体的水系空间,种植水生植物,加强园林建设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联系,增强水系的自我修复和自我平衡能力;保留原有的梨树林,进行开发利用,种植复合型植物群落,做好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生态稳定性;构建湿地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种植对应植物,养殖水生生物。
(2) 农业肌理:保留原有的农田斑块,并对其进行生态提升,种植菊花,进行菊花的栽培与管理;在斑块之间建设绿色廊道,功能上体现了其连通性和审美游憩功能,生态上给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风景的机会;将基地原有农田按照规范的农田规格进行集中治理,综合管治。
(3)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停车,高绿化、高承载、透水性能好、提高绿化面积、寿命长;利用海绵城市,遇到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储、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
1.1.2 场所营造,文化传承
营造特色主题,增设农家采菊生活体验、特色菊花品味体验、菊类文化学习体验、菊香四溢度假体验、菊韵茶道养生体验,将菊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利用特色主题将农业观光园打造成不同于其他观光园的特色菊花生态园。链条式一条龙的体验将菊花与生产、生活、生态紧密结合,大力传承菊文化。
1.1.3 生态田园,经济激活
利用菊花的生产带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放遍野芳菊园及其他果类采摘园,并开放集市提供自采自乐或者直接购买或者用劳动力换取三种形式。使游客享受不同的乐趣。
“菊味”体验,开放采菊体验项目,开展附属项目,对游人亲自采摘的菊花,拓展烹茶服务、菊花宴等特色项目。另外,还可增设菊花茶、菊花宴、菊花酒等服务,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1.2 设计说明
1.2.1设计目标
本项目依托于基地的现有优势和优质的自然人文历史环境,旨在打造一个回归自然,纵情山水田园的健康的生态环境,以“菊文化”为主线,构建吃、住、行、游、购的产业链。以休闲娱乐为核心功能,以生态为主导,以养生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娱乐产业+生态农业+康疗产业”的多线经营模式,体现了一个多功能的生态、养生、休闲的农业观光园。
烟雨江南遍野芳菊:将菊花生产与生活和生态相结合,依托于现状景观基础,利用当地田园景观,结合经济性生产,推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三生一体”的设计手法,利用“菊”形成产业链条,拓展菊花种植、菊花栽培、菊花采摘、菊花茶、菊花药材、菊花宴等一系列“菊”产品。全园种满菊花,菊香四溢,来打造“烟雨江南遍野芳菊”的视觉效果。
1.2.2设计手法和总体设想
1.打造基底:以常熟谢桥农业观光园现有条件为基底,以点(小节点)、线(道路)、面(水系及大片绿地)相结合的手法,创建生态环境。
2.营建空间:根据场地天然的资源环境,加以利用道路的曲折、植物的围合作用,区分公共和私密空间,营造不同功能的区域。
3.增设基础设施:在基地内部增设相关公共设施和游乐设施,保证游人安全和景区的可持续性。
4.提升景观效果:综合景观生态的营造手法,营造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在植物景观方面提升景观效果,地被植物以菊类花卉为主。
同时,以路为脉,贯通整个农业观光园使得全员通达;根据自然地形的优势,创造景观空间;利用植物营造不同景观,沿路边、水岸及等高线处配置植物,植物林荫处种植菊类地被;景观营造注重于当地文化相结合。
2.总体规划
2.1总体设计
以现有基地内的乡村景观为基地,将设计结合自然,尊重自然条件,保留乡土风貌,进行规划设计,增加基础设施,疏通水系,修建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完整的水系系统,保持基地内土地,构建良好的山水格局。以“静乡、静水、静心”为主题,打造修身养性、怡情怡乐的场所,通过建立稳定的生态格局,传承常熟民俗文化,打造以“菊”为特色产业的农业观光园,将菊花与生态、生活、生产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兼有生态、养生、休闲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使该园能够展示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以及符合大众审美的旅游文化形象。
2.2功能分区
本区共分为六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共同组成了本项目,共有六个功能区:入口综合服务区、菊趣文化体验区、菊韵科普展示区、滨水寻菊游览区、野汀观菊生态区、采菊东篱休闲区。从菊文化的科普到寻菊观菊采菊,一条以菊花为主线的游览路线就呈现出来了。
2.3空间布局
农业观光园整体形成“一核、六区、多点”,三横一纵的景点分布。
一核:入口前方的滨水大广场,由组合花坛和广场树阵组成,圆形边缘的设置使景观受面更广,视线更充足,加上滨水木栈道的组合,使中心节点更加丰富。
六区:整个农业观光园分为六个区,分别是农业科普观光区、度假休闲体验区、滨水娱乐游览区、湿地景观生态区、入口综合服务区、安静游憩休闲区。
多点:景区分布多个节点,遍布景区四周,使游客有景可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