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毕业设计基于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新方法,聚焦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以“当代艺术”的手法进行博弈。旨在通过艺术手段介入传统农耕文化,将拱市联村特有的竹节堰作为媒介,解构传统农耕文化“天圆地方”的文化符号转译成乡村景观构筑物,探索乡村的“精准振兴”之路。
我们从场地形态入手,结合拱市联村文化背景,将拱市联村看做是一颗不断生长的种子。而种子是农耕文明的根,农民是共产党的根,农业是中国的根。种子之地(拱市村)也将会不断生长发展,成为一颗苍天大树。
民间智慧的24节气为我们提供思路。一粒种子在天地中的发展需要经过时间和空间,智慧的农民用将一年四季分成24个节气来推算农耕。环环相扣,生生不息,24个时间切片组成了农耕文明的画卷。
以24节气作为划分依据,展现种子的生命历程,展现拱市联村的发展历程,让人们在游赏之间感受拱市联村的历史,感受农耕文明的智慧。
以场地现有13个竹节堰为媒介,新增11个景观节点,从保留的竹节堰出发,结合竹节堰与景观节点形成24个展示一年四季的景观游线。这24个节点既是游客空间上游赏的路径,亦是展示24节气的时间线索。
以天圆地方为基础设计形态,设计六种符合当地居民需求与未来游客的功能需要提高拱市联村的景观吸引力。
通过以上设计基础营造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场所氛围既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此外,使用乡土植物、农作物,利用应季、体现季节特色的植物,强化四季节气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