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严严 于 2024-7-21 13:39 编辑
本文以津冀海岸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栅格数据,利用ArcGIS10.5、Fragstats4.2以及景观破碎化插件对湿地景观变化、湿地景观破碎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 (1)1km²以下、1−5km²和5−10km²规模的湿地呈现一直增加趋势,而10km²以上规模的湿地呈现逐步减少趋势。其中增加主要发生于滨海新区、曹妃甸区,减少主要发生于滨海新区、曹妃甸区、乐亭县、黄骅市。 (2)斑块面积、斑块平均大小(MPS)、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LPI)、边缘密度(ED)均呈逐步减少趋势。而斑块数量、平均周长面积比(MPAR)呈逐步增加趋势。 (3)核心区景观主要转向非湿地和边缘,主要来源于非湿地的转入。主要消失的湿地面积为647.67km²,主要发生在昌黎县与乐亭县的相接的滦河沿线,以及乐亭县、曹妃甸区、滨海新区、黄骅市的东部与海相接处。主要退化湿地面积为135.03km²,主要分布于主要消失的边缘。主要再生面积为267.69km²,主要发生于乐亭县、曹妃甸区、滨海新区、黄骅市的东部与海相接处。 (4)影响津冀海岸带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气温、降水、NDVI为和GDP。NDVI与降水量的解释力大于0.1,这表明NDVI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津冀海岸带湿地景观破碎化的解释能力最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