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成都温江榜样青年社区

2024-11-20 发布
首页 / 设计类 12 0 0

matoffice

积分:0

私信

本帖最后由 matoffice 于 2024-11-22 11:56 编辑

有机蔓生——成都温江榜样青年社区

“混合社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高山村,场地原为村委会大院,因行政村合并而空置。乡镇上希望能够将这个院子活化使用,通过这个乡村振兴项目,创造一个农业展示的研学基地,给青年返乡创业提供土壤,并同时承担起周围城郊社区的文化和休闲活动场所。
▲项目区位图

▲总平面图

▲项目鸟瞰

▲面向田野的建筑群

生长的聚落
院子里原有一栋二层的办公楼,院门口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以及西侧的竹林。为了契合乡村环境,我们采用小尺度聚落的概念进行构思,通过互相连接、避让树木的方式在院子里形成一个新的建筑群落,就好像是从原有建筑和竹林中生长出来一样。
  
▲设计概念生成

▲建筑形态生成

▲整体轴测图

▲隐在竹林中的建筑群


单元和结构
新建建筑采用了6x6米的模数来构建聚落单元,方块形的小单元从原来的房子延伸出来,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连接成组。


▲结构平面布置



整个平面由两套约60度夹角的正交柱网控制,为了结构消隐和内部空间的简洁,我们采用了大量异形柱将墙、柱、梁三者交接成都是200mm厚的整体,并在挑空和天井处采用三角形平面的剪力墙进行结构稳定。

▲结构柱类型图



四组三角形混凝土墙和围绕其周围的异形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并带来室内、室外、挑空、围合等等多种空间形态,形成内外模糊的多层次开放空间。

▲结构体系图

▲小尺度组团和村落的融合

▲夜幕的建筑群入口和展厅

▲大树下的社区




材料和氛围
由于“混合社区”有面对不同人群的使用功能,所以各功能区域在材料语言和空间调性上也有所不同。

▲材料选择分布



▲材料施工过程


展厅、咖啡厅、包括小书屋等对外的公共活动和文化功能部分在混凝土墙体的背景下大量使用了木瓦墙面和木工师傅现场制作的竹木门窗;改建部分的室外露台则采用密拼竹条作为遮阳和分隔;后院中新建的研学基地民宿则是一组带天井的白色小屋;这些地方性的材料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熟悉的体验,同时其野生的气质也契合了项目所在的近郊乡村背景环境。

▲混凝土墙、木瓦和白色小屋

▲地方性材料带来的温暖体验

我们在室内的楼梯、空中连桥和屋顶露台区域,则使用了钢板和钢格栅构件,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金属材料的使用,搭配室内空间中大量裸露的混凝土墙体和楼板,营造一种又轻盈又朴素的空间特征。

  
▲研学多功能厅和空中三角形院子

▲混凝土墙和钢构件构成最基本的空间要素

社区和运营
这个项目最终形成的是一个集住宿、展示、研学、剧场、咖啡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混合乡村社区,并希望借此探索新型乡村公共建筑的可能性。“大蒜咖啡”是这个社区孵化出来的第一个品牌,持续的活动运营也吸纳了许多青年学生假期返乡,参与本地化活动。运营团队希望这种模式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示范作用。

▲庭院中奔跑的儿童

▲庭院中的报告厅也是小剧场


场地上原有的梧桐树从咖啡厅的上方穿过,形成一个可爱的“树屋”;宽敞的二层平台上搭起了帐篷;竹林中的玻璃屋支起了茶桌和麻将;院子内外随处可见欢乐奔跑的孩子们…建筑和使用有严格控制也有随性而成。在院子里环顾四周,混凝土、竹钢、木瓦和白墙这几种不同的材料语言相互碰撞混合,也更加强了这个乡村社区场所的热闹氛围。
▲秋日树屋下的嬉戏

▲白色民宿小院一角


“混合社区”在使用了大半年之后,夏日重访,院子内外树影婆娑、郁郁葱葱,就像是有什么东西从场地上和房子里生长出来,生机勃勃。
▲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小房子








使用道具 举报

matoffice

积分:0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