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俊洋 于 2025-7-20 22:49 编辑
设计说明: 在21世纪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中国,传统农业已难以满足现代农村发展的需求。本项目旨在延续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基础上,为现代化乡村的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与多数聚焦单一命题(如纯建筑、景观或室内设计)的项目不同,本案创新性地选择“农商文旅综合体”这一复合型命题,深度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三产融合”的政策导向。设计以空间为载体,运用共生理念及地域主义理论,构建新合村“生产+文化+旅游+商业”的全产业链模型,切实回应村民对增收路径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双重诉求,为同类型村庄探索可复制的乡村振兴范式。 通过整合当地农业、商业、文化、旅游景观等资源,设计乡村客厅、半山园步道、乡村大集市、梯田栈道四个节点,反哺村落“农商文旅”全产业链模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半山园步道,为充分利用村落自然山地景观资源,设计借鉴江南园林中游廊的空间形式,结合山地地形,打造半山园漫山步道。游廊串联起村落中的各个房屋,与房屋形成空间上的联系。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光旅游步道,方便游客通过游廊进入各个房屋,体验当地的花椒加工、扎染等文化,带动村落商业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活动场所,增进邻里之间的联系,助力村落文化传承。 对于乡村客厅,我们以村落文化为载体,从农商文旅共生视角出发,将其设计为当地村民与外来游客共用的空间。这里既能为村民提供活动场所、售卖当地特色产品、展示当地花椒种植文化,又采用在地性材料搭建与构造,同时为游客提供旅游休息空间。 我们提出引入集市概念,通过重拾赶集文化,对民房进行可变式临街空间改造,让街巷空间更显宽敞宜人。同时引入集市商业,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并对民房风貌和院落空间进行改造,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所有设计均考虑乡村在地性,既是对乡土实地情况的尊重与考量,也是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复现。通过在建筑中复现在地性形式与材料,实现“农商文旅”共生,切实回应村民对增收路径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双重诉求。 网展图1 网展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