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地震灾害对我国多数城市的影响日益扩大,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其建设与改造的成效将直接影响灾时避难与城市安全。在现有绿地功能的基础上,以城市公园为基本空间架构改造成为防灾公园,是当前防灾公园建设的主要途径。然而以此方式建设或改造的防灾公园,其空间组织和布局能否发挥防灾效能、满足防灾需求,以便在特定时刻为市民提供安全保障,值得深入探讨。 防灾公园在城市街区中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会对其服务域内的防灾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防灾公园内部不同空间的组织方式对其防灾空间的有效性和防灾效率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引入空间句法等空间量化分析方法,以苏州防灾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Depthmap、GIS等专用分析软件,拟从城市街区和公园个体层面量化防灾公园及其周边空间,研究城市防灾公园空间布局合理性,探讨城市防灾公园内部防灾空间的有效性和防灾效率,并针对防灾公园空间布局和内部空间组织提出优化建议。 本研究为城市防灾公园的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方法,并为防灾避难公园规划设计及改造提供借鉴。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阐释。将“城市防灾公园”视为一个完整的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与整理,综合阐述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与实践,明确防灾公园建设及研究现状。阐释城市防灾公园空间分析的理论基础,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空间量化方法。 (2)防灾公园城市街区布局合理性研究。以苏州市姑苏区防灾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句法从城市街区视角进行量化分析,结合GIS空间网络分析技术,从服务域、服务域内空间组织、姑苏区空间结构、防灾承载力和防灾空间开发潜力的角度分析姑苏防灾公园空间布局的区位选址、交通组织和发展方向,总结当前防灾公园存在的问题和布局规律。 (3)防灾公园内部空间组织有效性研究。利用空间句法从公园内部空间视角对苏州姑苏区6个典型防灾公园样本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并采用空间句法中的穷尽轴线模型和视域模型,分析整合度、连接度、穿行度、协同度及人群模拟分布等空间量化指标,从而研究公园防灾空间分布有效性,并进行横向的类比,归纳出不同类型的城市防灾公园空间组织特点和防灾效能高低,分析其优势及不足并总结规律。 (4)姑苏区防灾公园空间优化策略探讨。结合前文分析内容,从防灾公园空间布局层面,针对其当前问题提出了强化可达、兼顾穿行、系统协同的优化原则和新建防灾公园及廊道、调整城市局部空间组织和加速服务域内公园扩张的解决方法;从防灾公园内部空间组织层面,针对当前问题,提出效能优先、平灾复用、集约改造的优化原则和统筹功能、优化拓扑、调整形态的提升途径,为防灾公园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