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上海典型树种叶片上颗粒物凝并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6-30 发布
首页 / 毕业论文 2419 0 0

吕俊瑶

积分:10

私信

本帖最后由 吕俊瑶 于 2019-6-30 19:02 编辑

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城市首要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市民健康,尤其是细颗粒物(d<2.5μm)甚至亚微米颗粒物(d<1μm)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利用城市绿化树种对颗粒物的吸滞作用,是缓解城市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目前该领域对滞尘量的研究较多,极少关注滞留下来的颗粒物在大气—叶片界面上的形态变化,对其粒径的测定方法也存在着缺陷。基于课题组对植物叶片上颗粒物的凝并效应的前期发现,本文首先开发了一套针对叶面颗粒物凝并效应测定与表征体系,主要思路为:实验室内模拟滞尘—封闭环境里颗粒物再悬浮,通过粒径谱仪测定各粒径浓度,计算平均粒径来表征凝并效应。进而应用该方法探究了外部环境因素与叶片性状特征对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物凝并后的平均粒径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风速的变大一直增大,受颗粒物初始浓度影响很小;常见绿化树种中平均粒径最大的为水杉4.939±0.087μm、龙柏4.715±0.034μm,最小的为樟树3.328±0.116μm二球悬铃木3.083±0.132μm,整体上看,针叶树种平均粒径大于阔叶树种,小型叶树种大于单叶面积大的树种,纸质叶整体较小;平均粒径与风阻正相关,与叶面粗糙度、宽长比负相关。本研究首次利用可控实验表征了植物叶片上颗粒物凝并效应,并探索了外部环境因素和叶片性状特征对凝并效应的影响,初步阐释了凝并效应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研究结果可为雾霾的重点防控治理、绿地群落的植物配置方式以及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评审版】上海典型树种叶片上颗粒物凝并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LADDEPB201900001229.pdf.pdf

976.32 KB, 下载次数: 0

使用道具 举报

吕俊瑶

积分:10

私信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